“周末非遗课堂”:体验南派花毽

2017.04.08
免费
越秀人民公园中心音乐亭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踢毽子起源于汉代,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根据踢法的不同,花毽可分为南北两派。南派花毽在广州已经传承发展了近三百年。

4月8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周末非遗课堂”将邀请南派花毽传承人邓永生,和街坊来一场“足尖上的体验”。邓永生将为街坊讲解南北花毽的区别、南派花毽的历史、基本的步法与发球传球要领等,并现场“秀”南派花毽的技法。

花毽有南北派之分。南毽和北毽从毽子的构造和打法都有所不同,风格各异。

南派花毽最初是清朝时一班食朝庭奉禄的八旗子弟首先玩起来的。他们将北方花毽加以改良,把软毛改为鹰毛或鹅毛等较硬的毛;又将铜钱硬底去掉,换成蛇皮或猪羊皮等较软且弹性良好的材料为毽底。经过改造的毽子弹性提高了很多,踢起来非常爽脆,声音悦耳。由于毽子较为跳弹,又是硬毛,比较吃风,控制起来难度较大,特别是停毽(北毽称“落毽”),所以南派花毽根据毽子的特性,渐渐形成了四、五人一围的踢法(又称围毽),以踢为主,一人一脚,自由发挥。

1、初识花毽
了解南派花毽的历史和毽球的特征;
了解南北花毽的区别,欣赏南派花毽的技法,体会南派花毽的独特魅力。
2、足尖上的体验
分组进行初步的南派花毽练习;
学习基本的步法与发球传球的要领。
3、团队合作决优胜
南派花毽是由4-5人共同来完成的,届时老师将选出最优的小组。
来,周末一起来感受“非遗课堂”的文化魅力吧!

责编|CC

已有 1 个赞

最新评论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