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坊云龙舞是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的地方传统民俗舞蹈,有300多年的历史。
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古镇六坊村的劳动人民为祈求出海打鱼顺风顺水,祈求耕种有好收成,在村中建起许多庙堂,供村民祈福求愿。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下旬,古镇六坊村的氏族长老就会到村中的庙堂问神择取吉日举行游神活动,祈求一年风调雨顺,而舞云龙则是游神活动的重要内容。
李立兆,家族中第三代龙舞传承人,致力于六坊云龙舞的传承与发展
邓胜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项目“龙舞(六坊云龙舞)”的传承人
每当六坊村举行“游神”活动,村里近200名男性青壮年便从村中祠堂里请出云龙,于入夜时分点燃蜡烛钻进龙身,使云龙通体光亮,然后由幡旗、灯笼开路,由龙珠引领,伴随云彩、鲤鱼等扎作道具,从六坊村出发,沿着邻近的村庄巡游,连续巡游三晚。
云龙入到村内,在空旷的地方作翻滚、盘龙等精彩套路的演出,因为是夜里舞动,且舞龙者上穿白纱衫、下穿与龙被颜色相同的裤子,龙身里的蜡烛发出光亮,舞起来有只见云龙翻腾而不见舞者,效果十分奇特。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镇六坊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具有悠久历史的六坊云龙处于濒危状态,年青一代对传统的六坊云龙的扎作、舞蹈及相关的仪式等不甚了解,也缺乏必要的学习热情,数十年间六坊云龙一度处于"沉睡"状态,面临失传。
六坊云龙的龙头
李立兆家里三代人都舞龙珠,并龙珠全部由手工打造
近年来,中山古镇镇灯饰产业的迅速发展,六坊云龙舞在六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了创新和发展。龙身内发亮的工具由开始的蜡烛变为灯泡,到电灯、电筒,再到与现代科技结合的LED灯片……科技与文化的结合让六坊云龙获得了新生。现在,每逢古镇重大的节庆典礼都会有舞云龙表演助兴。
根据记载,六坊云龙在1935年到香港参加香港民族文化表演,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还曾到澳门演出。近年来,六坊云龙舞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地演出,在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广东国际旅游节、广东省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会等重要活动中都有过精彩亮相,甚至还上过中央电视台。六坊云龙逐步从古镇走向全省、全国甚至是世界舞台。
视频:黄锐、张旭滨、白雨晴
撰文:文子欣、谢玉兰、蔡庆雪、钟贞津、苏露诗
指导老师:赵鹏、叶倩儿
来源|羊城派
责编|童雯霞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未安装羊城派App?
遇到无法打开网页吗?
请点击下面按钮
未安装羊城派App?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