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圈
超有爱!深圳一外婆每天坚持手绘《姥宝贝日记》,记录外孙成长点滴
2018-06-01 羊城派
外婆说要坚持画到外孙18岁,然后把日记完整地交给外孙

文/图 羊城派记者 王磊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深圳也到处洋溢着童心与童趣。在深圳福田,就有这样一位外婆,在帮女儿带孩子的7年中,每天都亲手画一幅外孙日记,记录外孙成长的点滴,一年365天,一共坚持了7年,如今已经画了24本日记。她把这本插图集叫《姥宝贝日记》。


图/李晓华在带孩子之余为外孙手绘日记

7年如一日手绘外孙成长点滴

这位有爱的外婆李晓华,是来自吉林四平的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2010年退休之后,她来到深圳帮女儿带孩子。因为退休前主管当地的美术教育工作,自己也有绘画的基本功,所以她决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一天。李晓华告诉记者,“开始的时候画得还不太娴熟,到后来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而且越画越好。”

《家长会》

妈妈去参加家长会,老师主要讲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妈妈和阿婆说,幼儿园里的老师太不容易啦,面对三十多个孩子,每个调皮捣蛋,幼教真的很辛苦,理解老师的不易。(日记摘录)

翻开这本插画集,满满都是爱。每天都记一件事情,一年就是365幅画,需要四本画册才够。不知不觉间就积攒到了24本,厚厚的一摞,看上去非常壮观。每本日记都记录了李晓华外孙多多的日常发生故事,平常,朴素,真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或者戏剧性的场面,如一杯茶余味无穷。


《今天验血我哭啦》

放学的路上,多多告诉阿婆,他们班今天体检抽血啦。“那么长的针扎在我胳膊上特别疼!”“你哭了吗?”“我哭啦。”这时候旁边的小北北说:“我没哭!”“你说谎,你哭了!”(日记)

孩子第一次笑,第一次会爬,第一次会走路,第一次会叫爸爸妈妈,第一次叫外婆、第一次去幼儿园……无数个孩子的第一次被姥姥用画笔捕捉下来,在纸上栩栩如生表现出来。李晓华告诉记者,她选择每天最值得记录的故事把它画下来,再配以文字,形成图文相互映照的形式,方便读,也方便看。

将坚持画到外孙18岁

这本世界上独一份的《姥宝贝日记》是李晓华送给外孙多多最好的礼物,她计划每年都画下去,坚持画到外孙18岁。然后她会把这本日记完整的交给外孙,成为他珍贵的记忆。她感慨的说,现在生活节奏快,每天都发生着很多事情,今天的事情很容易覆盖昨天的前天的事情。有了这本日记,真实的记录下来,偶尔拿出来翻一翻,瞬间就把人带回到那个时候。


《丽江印象 拉市海茶马古道游》

爸爸骑白马,妈妈骑黄马,阿婆骑黑马,随着浩浩荡荡的马队出发了。山路新鲜、壮观、刺激、陡滑,让第一次骑马的人加倍小心。(日记摘录)

李晓华把这本日记看做是“一个最美好的回忆”。她说,“因为小孩长大,你只能记住他现在什么模样,他生的时候你几乎都忘了,甚至有的时候这些年的事你都忘了,但是你翻开日记就能想他每天在干什么,有乐趣。”

而对于外孙来说,李晓华希望他长大时翻开这本日记,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那些与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自己的同学、老师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感人的,刻骨铭心的事儿会再一次浮现在眼前。“他可以从这本日记里获得很多东西,比如亲人对他的爱,那么他也要学会去爱,去关心别人。形成一种正向的爱的传递。”

不断充实自己给孩子做榜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晓华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自己也不断充电学习。比如,她每年都会出一趟国,在出国的过程中不仅扩大了视野,了解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她也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自己的外孙分享与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她认为自己和孩子一起共成长,共进步。就这样,李晓华和外孙不仅仅是“隔代亲”,也是“忘年交”。


李晓华

中国式教育通常会选择“挫折”教育,对孩子严厉管教,也出了不少虎妈狼爸。李晓华对“挫折”教育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觉得该严厉的地方需要严厉,但是对于孩子的不足,要多鼓励,多提建设性意见。在这本日记里,除了记录孩子的日常,也有她对教育的看法。
在李晓华看来,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大人能做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比如父母如果喜欢阅读,喜欢钻研,那么在无形之中会给孩子营造了一个爱学习的家庭氛围,那么这样的孩子多半会博览群书,积极上进。
李晓华说,这本《姥宝贝日记》不仅是一种记录孩子成长的方式,同时也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以下如何更好的把孩子教育好。“孩子是一张白纸,就看你怎么教育与培养。要教育孩子一生多读书,完美技能,如果想赢,必须先学会输,学会友善,懂得感恩,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坚持原则。要告诉孩子,健康,快乐,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来源|羊城派
责编|杨逸芸

已有 1 个赞

最新评论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