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News
帮辟谣|75%电表被电力公司蓄意加速?假的!
2016-05-18 羊城派 原创
网络上有关电力部门做手脚,电表里面藏猫腻儿等说法是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

羊城派记者 何伟杰

最近,微信朋友圈疯传一篇文章声称曝出了电费收费高的猫腻。该文章透露,当电流量超过电表正常工作的限量后,电表读数就是以正常值几倍的速度飞快旋转,而且国内75%电表都被蓄意加速,偏差最大的要快28%。该文章保守估计已经突破数十万的阅读量。但记者发现,上述所谓的电费猫腻早在几年前已经被证实是谣言。

谣言一:电表被蓄意加速

“怪不得每月电费那么高,猫腻在这里!”最近一篇“科普”文章刷爆微信朋友圈。文中介绍,有电工在家做了一个测试,把功率2P的空调开了3.5小时,加上日光灯、冰箱和笔记本电脑,耗电量应该在14度左右,但他家电表显示用了28度电。原来他家用的电 表限量是5A,而不是大容量的40A。

这有什么区别呢?该文进一步解释,一个1200W的电热水壶,其电流就是1200W/220V=5.4A,光用一个电热水壶的电流就超过电表的正常工作电流,加上其它电器,很多家庭一半以上时间的电流量都超过电表正常工作的5A或10A限量,一旦超出这个限量时,电表读数就是以正常值几倍的速度飞快旋转,最后每月交电费时就不得不多交钱了。该文指出这正是多收电费的猫腻。

此外,该文还提出以下两个观点,第一是“智能电表本身具有一定耗电量,会转嫁给消费者用户”。第二是“中国官方媒体《人民网》转载了一篇报道,文章指出,中国75%电表都被蓄意加速。该报道写到,对家庭正在使用的电表检测的结果更令人感到吃惊:偏差最大的要快28%,大多数快10.5%左右,也就是说居民要无端地多掏10%-28%的电费。”

该文自5月13日在一个名为“真实人生”的公众号上发出后,马上引来疯狂转发,截止目前该微信阅读量已突破100000+,点赞数破万。(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pai.ycwb.com)

谣言二:电费收费有猫腻

难道真的有这么多猫腻吗?记者经过多番了解,所谓的猫腻其实都是早已被证实的谣言。

我们先来看最耸人听闻的一个观点:“中国官方媒体《人民网》转载了一篇报道,文章指出,中国75%电表都被蓄意加速。该报道写到,对家庭正在使用的电表检测的结果更令人感到吃惊:偏差最大的要快28%,大多数快10.5%左右,也就是说居民要无端地多掏10%-28%的电费。”

其实早在去年2月份,南方电网公司官方微信就已经发文辟谣,“‘75%的电表被加速’,说得有鼻子有眼的。75%,这么确切的数据是怎么来的?莫非做过调研?还是充分发挥人类大脑的想象功能产生的数据?”。至于文中所说“75%电表被加速‘是由人民网转载的’。南方电网的小编也联系到了人民网,证实是子虚乌有。

同样是在去年,央视《焦点访谈》曾就此问题采访了质监部门,一只电表从出生到进去用户家里,前后要经过至少六道关口,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属于自动化检测,不可能出现电表”被加速“的问题。

至于文中提到的“电流量如果超过电表正常工作的5A或10A限量,电表读数就是以正常值几倍的速度飞快旋转”、“智能电表本身具有一定耗电量,会转嫁给消费者用户”这两个说法都有科学依据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级计量实验室相关专家曾做过类似实验,结果证明当电流从5A上升到30A,电表的数值几乎没有变化。

至于“智能电表本身具有一定耗电量,会转嫁给消费者用户”一说,相关专家解释,电表是靠自身变压器进行供电,家庭用电会经过计量芯片后才会累计产生电能,变压器自身消耗的电能是不会计入用户用电量的。

来源|羊城派
责编|郑宗敏
题图|新华社

已有 1 个赞

最新评论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