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药店买药的市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进药店,总会有营业员笑脸相迎并热情问候,他们会滔滔不绝地向你介绍各种不同的药品或保健品。他们精心推荐的药物效果真特别好?
部分药店存在销售员“忽悠”顾客的现象,那些品牌效果都很好的药都被放在了货架不显眼的位置,市民一不留神就会掉进推销员设置的陷阱,多花了钱还不见得买到了合适的药,甚至是买了临近过期的药品。
87岁的张大爷患有白内障,老人没能逃过药店促销人员的蛊惑。
他到一药房准备买眼药水。进了药房,售货员们非常热情地向他推荐了一种“伊视清”的药水,价格不菲一盒就是128元。店员称这种药对白内障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等非常有效:“虽然这药价格贵点,但效果很好,我们这每天有不少回头客,大家都反映这个药管用。您现在赶上了促销活动,原价350多元,现在128元,多值啊!”促销人员劝说道。
大爷半信半疑地买了药,回家后不会使用,找到护理人员,他们拿起来一看就说上当了,原来说明书中明确写着批准文号为卫健字,这说明该物品是保健品并不是药品。
“新康泰克不行,这个药效更好”
“这种创可贴比邦迪牌的更透气”
“开瑞坦副作用多,这个国产的更新效果更好”
……
当顾客一入店,营业员马上围拢上来,忙着推荐“最热销”药品,这些药品通常被放在柜台的显眼地方,但是仔细看生产的厂家却大多数是没什么名气的。
通常药品的摆放有名堂,大牌子药、廉价药都被“藏起来”了,有的药店干脆不摆出到店面货架上!“将自己药品换到醒目位置,将大品牌的药摆到最低层架子上,这种做法不符合规定,但是反正没有人来检查,大家都这么做”一位药店店员私下透露道。
比如,一消费者进店后明确要求买XX牌子的咽炎片,店员立即将他引到一个柜台前,拿起另外一盒牌子的咽炎片说:“您看看这个吧,这是中成药,5盒一个疗程。效果更好。”消费者表示没试过,还是想要XX牌咽炎片。营业员满口答应,但是又把消费者领到另一个柜台前,拿出一盒止咳药说:“这个药和咽炎片的效果是一样的。”
直到消费者再次强调只要XX牌子的咽炎后,营业员才在最里面的柜台里一个不显眼的角落处拿出了XX牌咽炎片。本来5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事情,整个买药过程却用了10分钟。
业内人士自曝药店“推荐药”内幕
极力推销临近过期药品
近日,一曾在药店上班的人员向本报曝光药品推销员的工作内幕,直言:“他们的做法太黑了!”
据这位女士称,在她工作的药店里,有多名促销员,“只经过几天的培训,穿上白大褂就可以卖药了。”促销员的任务就是向消费者推销自家经营的品牌药品。促销员没有保底工资,收入全靠药品提成,每推出一件药品就有一定提成,此外每人还有一定的推销任务。
比如药店经常低价购进一些临近过期的药品,然后将任务分解到各个人,全面推销。拿化痰止咳的药来说,如果要推销半夏露,遇成年人指定要急支糖浆的,促销员就会吹嘘急支糖浆一般是孩子服的,成年人用半夏露比较好,而遇孩子指定要急支糖浆的,又反过来称小孩用半夏露比较好。
另外还会推荐高价药。“只卖贵的,不卖对的”是促销员的工作口号。不少药的进价并不太高,但定价都非常高。比如,“益母草颗粒”进价1.85元,售价15元;“孕试纸”进价0.5元,售价5元;“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定价3.2元,售价竟高达62元!
用精装药取代简装药是又一推销技巧。一般的黄连素价格在几元左右,精装的黄连素卖到10多元,价格翻了好几倍。“促销员会说,精装的带消炎功效,简装的不带。但实际上药效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最后一招就是偷梁换柱。小孩的药,如果药店没有,促销员亦不罢手,就卖成人药,并嘱咐顾客:“掰一半吃,没问题。”
原因调查:
利润空间作怪
对于这种现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售药员推荐价格高的药品或特定药品,主要是因药店将销售额直接与他们的工资挂钩,推销出去的药品越贵、越多,店员拿到的工资就越多。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厂家促销或是厂家“买通”了店员,如果店员推荐了他们生产的药,可能就会给相应的报酬。
据这位人士说,一些药店尤其是规模较小的药店,为了追求单品种的毛利润,会向消费者推荐一些知名度不高但利润空间较大的药品。
有时店员打着低价旗号推荐的药,背后却有猫腻。如强力枇杷露,不同厂家的进价不同利润也不同,店员自然更爱推荐所谓的“便宜药”,赚取更多利润。
药监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杂牌药厂和品牌药厂都通过了GMP认证,表面上看,药品质量都是合格的,但药品的生产工艺水平和原料用料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别。此外,有些厂家为了提高药品销量会给营业员回扣,营业员因此卖力推荐。
官方举措
实行“两票制”改革药品行业价格
国务院近日公布了《2016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医改试点省份推广“两票制”。《任务》中谈到,推动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两票制”和医务人员激励机制等之间的联动机制,综合施策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所谓“两票制”,即要求药品在流通到消费者手中之前,只能开两次发票。也就是说,流通领域的转手次数,不能超过两次。其中,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
来源|金羊网
题图|羊城晚报资料图
责编|刘宝霞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未安装羊城派App?
遇到无法打开网页吗?
请点击下面按钮
未安装羊城派App?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