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News
千里家访,志愿者探访廉江千余名贫困学生
2017-06-13 羊城派
恤孤助学会将对家访资料整理后在官网上公布,供公众认捐

文/图 羊城派记者 符畅 通讯员 梁栋彬

“我以后想做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最好的工作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最好的工作。”11岁的小宁仰着头,眼神坚定。

日前,由湛江市政府、廉江市政府和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简称“恤孤助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二期“访贫助学廉江行”活动启动。

6月10日、11日连续两天,记者跟随230名志愿者和捐赠者的脚步,一同来到廉江市,对申请资助的1470名贫困学生进行逐户家访核查,小宁就是志愿者走访的其中一个孩子。

“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用过文具盒”

灰白的砖瓦房,昏暗的灯光,发黑的厨具,几块木板拼成的“床”……小宁的家位于廉江市横山镇排里村,和志愿者走访的大部分家庭一样,几乎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

他的父母早在几年前离异,母亲离家远走,而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不善言辞,每个月仅靠在工厂打工挣回的几百块薪水养家。

小宁和父亲

从小没有母亲的照顾,这个11岁才上三年级的少年看起来只有一般7岁孩童高,非常瘦弱,但他爱动、爱笑,对生活充满希望。他喜欢画龙,喜爱奥特曼,对于未来,小宁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考上廉江中学,长大以后做世界上最好的工作。”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眼神中闪烁着光。

而和小宁同村的小林,也是此次申请资助的孩子之一。小林今年刚满10岁,在家排行老四,两个哥哥在湛江市读书,一个姐姐正在上初一,下面还有一个小妹妹。由于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全家的重担全压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上。

据介绍,父亲目前靠在工地打零工为生,用他的话说,是“靠天吃饭”,天气好的时候一周能工作3、4天,每天挣120块,而下雨天只能待在家里为生计发愁。

不过,令父亲安慰的是,小林的成绩很好,每次考试能进班里前十。当志愿者把带来的文具套装送到小林手上时,他脸上抑制不住喜悦的神色。他一边摸着崭新的文具盒,一边说:“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用过文具盒。”

小林(右二)全家和志愿者

走完每一户核实贫困学生信息

据了解,经过报名、培训和考核,此次项目最终确定了213名志愿者参与。按照“一老带一新”的组队方式,志愿者被分成108个小组,分头前往廉江市的21个镇展开入户探访,核实申请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信息。

10号下午,当志愿者经历了7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目的地时,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让乡间小道变得泥泞不堪。尽管如此,志愿者坚持走完了每一户。

志愿者入户探访

记者发现,志愿者中,有60多岁头发灰白的阿伯,也有还没大学毕业的“小鲜肉”。目前就读于广州体育学院大三的欧宗锦就是年龄最小的志愿者之一。不过,别看小欧年纪小,他开展家访的“资历”高。这次,他就是作为“老人”和一位新人组队协作的。

小欧告诉记者,他和公益的首次“触电”是大一时跟着学校的师兄一块做志愿者,而第一次家访就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家访去了湛江徐闻,看到有人竟然睡在牛棚里,我真的从来没到过这么贫穷的地方,所以感触特别深。”后来。他又去了雷州、信宜、河源等地,于是越来越觉得做志愿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也开始发动身边的同学一同参与。

“我现在的目的,就是希望把这些家庭最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然后在谈话时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他说。

符合条件的孩子可获3000元资助

据悉,第一期“访贫助学廉江行”于2013年启动,共资助廉江贫困学生2225名,在为期三年的资助完成后,今年第二期“访贫助学廉江行”项目又一次开展。

记者了解到,此次家访结束后,恤孤助学会将对家访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家访核查报告、汇总统计表、资助名单等,待与当地复核后在官网上公布,供公众认捐,预计将会有超过1000名符合条件的学生获得资助。

此外,按每人3000元的标准,这一期“访贫助学廉江行”项目至少需要300万元的助学款。为此,恤孤助学会将于7月30日在广东星海音乐厅举办第十一届仲夏夜慈善音乐会进行筹款,如有爱心人士希望资助贫困学生,也可致电020-87777268咨询。

来源|羊城派
责编|崔文灿

已有 1 个赞

最新评论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