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派原创文本/夏杨
最近消息,中科院院士、原卫生部部长陈竺获得一项国际大奖——美国血液学会颁发的欧尼斯特•博特勒奖。该奖是为表彰他利用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就。
陈竺获国际大奖 图/东方IC
这个消息中的关键词很“劲爆”:一位当过卫生部长的医学家,利用曾被视为剧毒物的砒霜,以毒攻毒治疗被称为“血癌”的凶险疾病!
同时大家还关心的是:APL这种最为恶性的白血病都能治愈了,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已经降服“血癌”了?
显微镜下的发病血细胞 图/网络
杀人毒物
砒霜,急性毒药,学名三氧化二砷。它的主要成分是砷,其实砷在自然状态下毒性并不强,但它的氧化物有剧毒。纯品砒霜为白色粉末,不纯的带有红色或红黄色的块状结晶。
在古代,“砒霜”一词往往和“暴死”相连,是一种恶名昭著的杀人毒药。它毒性剧烈,0.1-0.2克就足以致命;同时又无臭无味,与面粉、淀粉、小苏打相似,很容易误食中毒。
砒霜粉末很有欺骗性 图/网络
砒霜何以能杀人?因为砒霜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能强烈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也会破坏血管,出现内出血,还破坏肝脏,病症患者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
古代凶案中常有砒霜身影 图/网络
在古代,人们对砒霜的认知度有限,中毒致死后往往误认为是得怪病“暴毙”的。著名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去世时,死因被认定为胃癌。但后来有人从他尸体上检出了砒霜残留物。
有科学家分析,拿破仑卧室的墙壁中含有一种绿色涂剂,随着壁纸受潮腐烂,这种涂剂中的砷成分就氧化并以蒸汽形式挥发出来,这可能是拿破仑死亡的根本原因。
有证据显示拿破仑死于中毒 图/网络
古代人对含毒的东西辨别能力不强,但智慧的中国人发明了“银针试毒”的神奇办法,今天看来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古代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砒霜中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硫与银接触产生化学反应,在银针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硫化物!
影视剧中不乏“银针试毒”情节 图/网络
救命良药
砒霜毒性很强,但利用好了却是良药。
在西方,砒霜入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医药之父,生活年代约为公元前460-公元前370)时代,在中国差不多相当于孔子的时代!
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 图/网络
古人发现了砒霜的药用价值后,最早用于治疗梅毒、肺结核病等疾病。并且这一历史时期非常漫长,直到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被发现后才将之取代。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砒霜药用达到顶峰,几乎所有的药师都会用。
砒霜就是一味中药 图/网络
最新的研究显示,少量的砷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能促进蛋氨酸的新城代谢,从而防止头发、皮肤和指甲的生长紊乱。
中医药中微量的砒霜可以用于治疗哮喘,并有降血压作用。外用于皮肤还有美容作用。
中国古人诊病图 图/网络
研究还表明,微量砒霜摄入人体,可以抑制氧化过程,减低基础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皮肤营养改善,活跃骨髓造血机能,促使红细胞和血色素新生……
而砒霜用于治疗血液疾病,是近代以来的事。这次陈竺获奖的研究成果,是在中外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新的突破。
人类对砒霜的认知越来越多 图/网络
恶性血癌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病变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入侵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正常造血功能被抑制。
白血病是很凶险的血液病 图/网络
患上白血病后,患者会出现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等症状。
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但在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一位,可见其危害性之大!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有人患了白血病。这除了现代社会信息发达的因素外,也和环境污染等诱发因素增多有关。
分析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其实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类:
其一是遗传因素,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高于常人。其二是病毒因素,感染了RNA病毒会诱发白血病。
大气污染威胁人类健康 图/@吉林发布
其三是化学因素,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较高,某些抗肿瘤药也有致病作用。其四是放射因素,各种电离辐射,尤其是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可能诱发白血病。
而本文所讲的APL白血病,主要在年轻人中发病。在中国,这是最凶险的恶性血液病之一!
家居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图/网络
中西联手
虽然砒霜进入中医药典已有千年历史,但用于治疗白血病却是西方人的首创。早在19世纪,就有西方人使用砷化合物注射液治疗部分白血病患者,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但当时的人并不明白其治病原理,也不知道最适合治疗哪种白血病,所以该疗法在临床上效果并不稳定,以至于后来被弃用了。
现代医药中的砷类制剂 图/网络
而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出现了一位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奠基式人物——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附院的张亭栋教授。
1973年,他与合作者韩太云用“癌灵注射液”治疗了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症状都有改善。该药的主要成分就是砒霜。随后的临床试验中,张亭栋确定了砒霜在治疗白血病的APL亚型最有效。
微量砒霜对治疗白血病有效 图/网络
上世纪80年代,张亭栋发过多篇论文,但由于当时环境特殊,其研究成果到20年后的1996年才被外界关注。2015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将该年度的“求是杰出科学家奖”颁给了83岁高龄的张亭栋教授,就是表彰他在20世纪70年代率先采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开创性研究。
近年来张亭栋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认知度越来越高,甚至有人认为,该成果达到了角逐诺贝尔医学奖的水平!
“砒霜疗法”开创性研究者张亭栋 图/网络
医学革命
陈竺团队开展的研究,是用全反式维甲酸和砒霜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靶向治疗,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
尤其可贵的是,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他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解释了“砒霜疗法”治疗白血病的机制。这被认为“在国际血液学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作为医学家的陈竺 图/东方网
1996年,陈竺的研究组在美国的《血液》杂志发表了砒霜治疗APL白血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报告,证明低量砷剂可以诱导APL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使白血球的生长恢复正常,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没有毒性作用。
当时,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也刊登了这个消息。
这项研究成果很快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2012年,陈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一起获得了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美国著名杂志《科学》 图/网络
当然,如上所述,“癌症疗法”针对的就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对其它类型的白血病还需要采用其它的治疗手段。
不过必须说明的是,APL白血病是最凶险、发病最快、死亡率最高的“血癌”之一!这一成果,将在未来挽救千千万万患者的生命!
新疗法将能挽救万千生命 图/网络
人物介绍
陈竺,江苏镇江人,生于1953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肿瘤发病基础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教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曾任卫生部部长。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在国际著名刊物及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引证数达9400余次。
家人都健康,家庭才幸福 图/网络
来源|羊城派
责编|陈泽云
本期主持|夏杨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未安装羊城派App?
遇到无法打开网页吗?
请点击下面按钮
未安装羊城派App?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