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广州地铁终有八节编组,前瞻性确实最可贵
2017-05-18 羊城派 原创
广州地铁终于进入了“八节时代”,距离一号线的诞生刚好整整20年

文/羊城派记者 戚耀琪
图/羊城派记者 刘勇

18日上午,广州地铁十三号线首批列车在大连正式交付。

这条广州地铁首次采用8节车厢的线路,将是广州地铁最大运量的线路,整列车最大载客量达创纪录的3456人,较广州地铁以往采用的A型车激增33%,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各种大客流的需求。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

广州轨道交通车型可谓是百花齐放,既有最大载客量368人的有轨电车,有载客不超过200人的APM。显然电车和APM一类只能作旅游观光,和大巴类似,无法充当城市通勤主力军。

相比之下,一二号线六节编组,载客量超过1800人,三号线虽实现六节编组,但车型比一二号线小,却要挤更多的乘客。(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在4月30日,广州地铁客流一号线120万人次,二号线155.5万人次,三号线225.6万人次,五号线116.6万人次,日均总和超过了900万人次!

根据去年的一项统计,广州地铁位居国内地铁“客运强度”排行榜第一,达到了2.69万人次/公里,而北京是1.68万人次/公里。

这意味着广州地铁的拥挤程度是相当高的,每天排队都挤不上三号线的公众对此深有体会。

所以,时任广州市市长的陈建华在2013年坦言,地铁六号线只设四节车厢非常遗憾,今后地铁新建线路只要有条件的,都要按六节以上车厢设计。

从广州的都市化发展来看,列车普遍设置八节车厢应该是不可回避的趋势。

一方面,广州地铁线路越来越成网路,今后乘客可以通达包括佛山、东莞、清远在内的许多邻近地区。

这就意味着,广州作为区域中心,不能仅仅看到本地需求增长,更要将广州周边的客流考虑在内。

值得借鉴的是,香港地铁以八节编组为标准,至今勉强够用。广州人口比香港的要多,城区面积更广大,加上新移民的加入,涉及到车站规模、电梯数量、列车编组、车型空间,都必须更有前瞻,不能过分保守。

当初三号线使用的是B型车,理论速度很快,却是三节编组,以至于一上线就突破客流极限,经过多年才把六节车厢补足,等于提早把远期客流需求放在当下满足。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

尽管如此,还是无法应对番禺-天河之间的需求。吸取三号线教训意味着,地铁线不一定要很高速,但容积一定要够大,编组要更多,行车间隔要最小,换乘路线最短,最好是同平台换乘。

有限的资金用在解决超百万级的通勤需求上。8节编组如果真的装3456人,平均每节车厢432人,是过度拥挤的,因为香港地铁每节车厢满载也就350人。(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如今,广州地铁终于进入了“八节时代”,距离一号线的诞生刚好整整20年。地铁提高了公众的生活节奏,给深受堵车之苦的公众带来救赎。不过,都市人口的持续积聚,也会给地铁运能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挑战。

新线路网络的建成尚待时日,现有几大线路如一二三五线的压力沉重。规划和决策部门既要实事求是解决运能问题,又要保持前瞻远见,为今后的人口集聚区预留至少能容八节编组的车站。

此外,还要在换乘效率、客流引导上充分检讨和预判,才可能从现在几条线路的经验教训中成长,避免重蹈覆辙。

来源|羊城派
责编|卢永城

已有 1 个赞

最新评论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