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劳力成本上涨,27%的中国受访鞋类企业要"走出去"
2017-12-12 羊城派
越来越多的企业陆续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用自动化代替劳动力,加强成本控制,改变生产线是大部分企业的主要选择

文/羊城派记者 黄宙辉
实习生 吴大海
通讯员 周伟

12月12日,“推进经济转型——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走出去调研”智库旗舰调研报告在广州发布。该报告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CNSE)和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ODI)共同开展。

调研报告指出,2010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陆续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当前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用自动化代替劳动力,加强成本控制,改变生产线是大部分企业的主要选择。

资料图/视觉中国

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企业头号挑战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主管李劼巍介绍,该调研项目对位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人民币的外向型企业进行了研究调查,涵盖了服装、鞋类、玩具和家用电器四个劳动密集型轻工制造业门类。

报告指出,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大多数企业面临的头号挑战,原材料投入成本上升、产品需求萎缩也挤压了其盈利空间,也为中国劳动密集型的轻工制造业带来压力。27%的受访鞋类企业要么已经在国外投资,要么计划在未来三年这样做。

为应对该压力,一半以上的受访企业将技术升级作为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选策略。

然而,自动化策略应用于轻工制造业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包括应用成本高、难以实现生产过程中必要环节的自动化等。而其他很多企业采取的策略是加强对要素投入和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改变生产线或扩大市场。

资料图/视觉中国

大企业和外企更愿意“走出去”

调查显示,只有10%的企业已在或计划未来三年在海外投资。几乎所有受访企业在中国只有一种生产业务,这意味着在国外开展新的业务将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风险。

与民营企业相比,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外资企业(占调查中很大一部分)已经积累了海外投资的经验。只有8%的外资企业倾向于迁往国外,但这已是中国内资民营企业数量的四倍。

李劼巍介绍,外商独资和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能够迁往国外,而且越来越多地搬迁到东南亚和非洲。大型企业普遍比小型企业更有可能向海外扩张或转移生产线。

相比于贴牌生产(OEM)和自主品牌(OBM)企业,设计代工(ODM)企业更有可能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由于欧美提供的优惠关税待遇,迁往低收入国家可以有助于它们节省关税。

自2010年以来,很多企业已陆续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尽管到目前为止,“雁行”(转移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产业转移速度有所加快。东南亚国家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尽管一些非常知名的中国制造商已在非洲投产,但并没有多少受访企业将非洲视为自己的首选投资目的地。

资料图/视觉中国

应改善基建、劳动力供应的质量

李劼巍介绍,无论是希望吸引中国轻工制造业的东南亚、非洲东道国政府,还是推动对外投资的中国政府,短期内都应该更多地关注珠三角地区的大型外资企业,尤其是鞋类企业。

非洲和亚洲各国政府也应该继续改善基础设施、制度和劳动力供应的质量,以降低“走出去”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走出去”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章扬定表示,经济结构转型、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也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和任务。本次课题研究针对性强,被调查产业和企业较有代表性,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全国、对广东的政府和企业决策,都很有帮助。(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羊城派
题图|视觉中国
责编|吕航

已有 1 个赞

最新评论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