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冷移植”向“热移植”时代转变!全球首例"无缺血"肾移植在中大完成
2018-04-26 羊城派 原创
未来将应用于心脏、肺等其他器官移植,推动器官移植走进“热移植”时代

文/图/视频 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彭福祥 何旭鹏

广东器官移植再度取得重大突破。4月26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近日,中山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中心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团队成功实施全球首例“无缺血”肾移植术。

这是该团队在2017年7月实施全球首例“无缺血”肝移植手术后,首次将全球首创的“无缺血”器官移植理念和技术成功应用到肾移植手术领域。

该手术获得成功是器官移植领域的又一个重大技术突破,标志着肾移植继肝移植后亦从传统的“冷移植”跨入了“热移植”时代,同时表明何晓顺团队首创的“无缺血”理念和技术已经具备广泛应用到器官移植其他领域的条件;接下来,该技术还将应用于心脏、肺等其他器官移植。

何晓顺教授 图/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摄

肾移植首次跨入“热移植”时代

据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主任王长希介绍,此次接受首例“无缺血”肾移植的是一名47岁男性患者,来自广东东莞,是一名普通企业员工。

2016年初,该患者突然觉得全身乏力、双下肢水肿,随后被确诊为尿毒症,开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治疗期间该患者还曾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合并症。

4月9日,何晓顺教授团队在中山一院东院为该患者实施全球首例“无缺血”肾移植,移植的肾脏在供者体内及获取、移植整个过程中始终持续保持血流灌注。

专家介绍,手术非常成功,仅用了3个小时就顺利完成。该患者在术后立即有尿液排出,术后第2天血肌酐(评估肾功能的主要指标)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到第3天可以如常进食,近日将康复出院。

患者顺利出院 图/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摄

“无缺血”技术让供体器官更加鲜活

何晓顺教授表示,“无缺血”移植技术在肾移植手术上的应用,最大的特点是改善了患者的疗效。

由于目前我国公民器官捐献都是身后捐献,供体器官的质量其实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约30%,加上传统肾脏移植手术中,器官获取时血流中断、器官冷保存和移植后再灌注等环节会加剧这些损伤,因此患者有术后并发症和后续免疫反应等风险。

“无缺血”移植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难题,“器官获取时,它的血流不中断,它的功能并不会受到影响。未来我们还会考虑利用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将供体的功能进行修复,让它以更加鲜活的状态进入受者体内。”

何晓顺表示,从目前已经实施的16例“无缺血”肝移植预后情况来看,接受“无缺血”肝移植的患者,其术后肝功能显著优于传统手术,患者迅速康复,显著降低了肝移植手术风险,保护了受者的心、肺、肾等功能,减少了危及生命的“复流后综合征”的发生。

何晓顺教授团队在手术中 图/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摄

“无缺血”器官移植将向全世界推广应用

事实上,自2017年7月,何晓顺教授团队首次成功将“无缺血”理念和技术应用在肝移植领域,成功完成全球首例“无缺血”肝移植手术开始,这项新技术就受到了全球关注。

中国工程院王学浩院士认为“这项新技术可延伸至其他器官移植上,有望重构器官移植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将该学科的发展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世界移植协会主席南希(Nancy)认为,该技术“可向全球其他国家推广,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今年3月,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移植中心主任、国际著名肝移植专家罗伯特·波特(Robert J. Porte)教授率领团队六人到中山一院学习何晓顺教授团队首创的“无缺血”肝移植技术。

格罗宁根大学移植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植中心之一,所有可能的器官移植手术都能在UMCG进行,包括多器官联合移植在一次手术中完成。

此次观摩学习直接促成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移植中心与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的合作。波特团队与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紧密合作将这项新技术更好地向全世界推广应用。

何晓顺教授团队在手术中 图/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摄

何晓顺透露,这项技术和理念未来还将应用于心脏和肺脏等其他器官的移植,相信“无缺血”将使病人的预后会有更大的改善,真正实现器官从“冷移植”时代到“热移植”时代的转变。(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羊城派
责编|吕航

已有 1 个赞

最新评论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