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派
《南海十三郎》八月广州连演三场!看“太史公”风流登场!
2016-06-03 羊城派 演出
“千万别想成为天才。天才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早死;二是疯了,悲剧收场,因为天才是不会跟世俗妥协的。”

时间:8月5日(周五)19:30,8月6日(周六)19:30,8月7日(周日)14:30
地点: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广州大道中1229号)
费用:180/280/380/480/680元
电话:020-37206282
发起:广东演艺剧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时隔20年,《南海十三郎》终于回家了!南海十三郎,原名江誉镠,广东南海人,粤剧编曲名家,生于1909年。

根据他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舞台剧《南海十三郎》,由金牌编剧杜国威操刀、高志森监制,谢君豪、焦媛领衔主演,自首次登台至今已20余年,均获好评一片。这次是该舞台剧首次和羊城观众见面,6月30日起已开放售票。(更多资讯,请关注羊城派pai.ycwb.com)

北有《茶馆》,南有《南海十三郎》

戏剧圈流传说:“北有《茶馆》,南有《南海十三郎》。”南海十三郎原名江誉镠,别名江枫,广东南海人,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父亲江孔殷是广州近代有名的人物,人称“太史公”,是一名戏痴,与粤剧名伶薛觉先、京剧名旦梅兰芳都有交往。位居广州南华西街的江家大宅又称“太史第”,风光时经常高朋满座,家宴远近闻名,著名的“太史蛇羹”就是太史第的私房菜。


南海十三郎在家中排行十三,文才出众,曾入读中山大学法律系,精通英、德、法语。
他也是一名戏痴,年少时就对编剧有兴趣,后来被薛觉先看中,邀请他到广州觉先声剧团做编剧。南海十三郎编剧手法老练,传闻他能同时编写四个不同的剧本,堪称一代奇才,成为二三十年代的名编剧及作曲家。


后来,随着粤剧舞台从编剧主导转为明星主导,十三郎不肯违心写媚俗剧本,逐渐生计潦倒。与此同时,他还遭遇了爱情的双重打击,苦恋数十载也未能结果。到了晚年,十三郎境况堪虞,状似疯癫,最后更露宿香港街头,令人唏嘘。


上世纪90年代,杜国威根据十三郎的故事写成剧本《南海十三郎》,该剧被誉为香港舞台剧史上最经典的作品,至今累计演出153场。三年前,香港星光戏院连演24场,首日开票就在3小时内卖完17场,还有不少广州观众前往观看。此外,《南海十三郎》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

历经二十余年经久不衰

在监制高志森看来,《南海十三郎》历经20余年能经久不衰,首先关键在剧本,“怀才不遇”四个字展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是艺术表现形式,将粤剧和舞台话剧结合得很好。他认为,今天的舞台剧和传统戏曲几乎是分离的,很多舞台剧做得非常西化,而《南海十三郎》吸收了粤剧的舞台表现力,同时也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将传统戏曲艺术重新发扬光大。他说:“广州是粤剧发源地,《南海十三郎》是以粤剧为根本的舞台剧,我们会加重戏曲方面的演出,加强传统粤曲元素。”

除了粤剧,观众还能在戏中看到“太史蛇羹”的做法,岭南饮食文化在其中有细致的体现。“这不仅是一场演出,也像是岭南文化的集中展现”,广东省演出公司总经理王炜说。除去中场休息时间,演出上下半场出共计3小时,一气呵成,节奏紧密,原滋原味的广东话版本会让广州观众倍感亲切。


据悉,整出剧将近60名演员,制作成本高,这也是它迟迟未能在广州上演的关键原因。原班人马首次“回家”公演,高志森希望能让更多本地观众领略到十三郎的魅力。让他有些骄傲的是,该剧此前曾在北京、上海、深圳演出,口碑不错,“过去二十年,十三郎带给观众的冲击力也没减弱。”


此外,饰演十三郎的谢君豪,也已从年轻小伙变成了年过半百的“大叔”,生活历练让他对十三郎有了更深的体悟,因此在表演节奏上也有了新的改变。他念台词时快时慢,时有两三秒的停顿,在高志森看来,“这两三秒的停顿,就是人生感悟,就是戏。”(何晶)

责编 | 小R

已有 1 个赞

最新评论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