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辉粦
伍家花园(简称“伍园”)是19世纪十三行行商之首——怡和行主人伍秉鉴家族(伍秉鉴是19世纪世界首富)所建的私家庭园(园林)。
广州河南有一条流入珠江的南北向的漱珠涌(今已覆盖),涌之西是潘家花园,涌之东是伍家花园,两家分别是18、19世纪十三行行商的首富 彭长歆绘图
伍秉鉴祖籍福建,其祖上早年迁居广州西关,入籍南海县,并开始经商。
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
在清代“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行商因贸易垄断取得巨大财富,伍秉鉴就是最著名的一位。行商们为了满足日常生活、商业来往、外交应酬等需求,大多以省河(珠江)北岸十三行商馆区为核心,在广州的城西、河南、花地等地开基立宅、营造私园。
伍氏花园有两处:一处在河南,一处在花地。
河南的伍氏花园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
当年,伍秉鉴在现今海珠区漱珠涌东边的安海乡置地百亩,建起了新的花园式住宅。
河南伍园布局分为祠、园及原有景物等几个部分,其入口处称伍家祠道,至今地名犹存。
通过伍家祠道进入园内,其北侧有土地祠,南侧依次排列荷塘、竹林,然后进入万松园。
万松园是河南伍园的核心景区,于1835年伍氏宗祠建成后陆续扩建而成。
该园为园中园,是接待西方商人和城中名士最主要的场所。
园内景色如伍家后人伍绰余在《万松园杂感》诗注所云:“……有太湖石屹立门内,云头雨脚,有米元章题名。池广数亩,曲同溪涧,驾以长短石桥,旁倚楼阁,倒影如画。水口有闸,与溪峡相通,昔时池中常泊画舫。有水月宫,上踞山巅。垣外即海幢大雄宝殿。内外古木参天,仿如仙山楼阁倒影池中,别饶佳趣。”
河南伍园在伍秉鉴的儿子伍崇曜手中继续建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公行制度结束及伍崇曜去世,怡和行商贸活动迅速衰落。
伍家花园更在民国初期遭遇火灾,园中景物或遗失,或变卖,存世者唯有河南海幢公园的“猛虎回头石”。
伍氏花园的另一园在花地,即馥荫园,又名福荫园、恒春园,前身为十三行另一行商同文行潘振承家族的“东园”,于1846年归伍氏,改名“馥荫园”。
该园位于芳村花地(花埭)东部栅头村,即今花地大策直街、联桂北街一带,醉观公园东南边。
馥荫园以花木种植闻名,早在潘氏时期,园中种植的花木种类就已经不少。
归伍氏后,亭台楼榭有所增加,继续保持以花木种植和绿化为主的特色。
蜀中画家田豫流寓居广州期间继绘制《海山仙馆图》之后,再绘制了《馥荫园图》。
图中细致地描绘了园内花木、房屋、亭池、盆景等景物,让我们对馥荫园有一个整体而直观的印象。
从田豫流绘制的图看,馥荫园的整体布局呈不规则的“品”字形,“口”字里面是池塘,“口”的边框上是花木和房屋。其中画面右半边以大大小小的各种乔木为主,浓荫中分布着一些亭阁;画面左边,特别是左下方的“口”字四周,则集中了各式亭台楼榭,是馥荫园的精华部分,也是客人最常观光游览的地方。
画面显示,馥荫园的西南边是一条河涌,河上停着小船,小船可以划向不远处的花地河,再到白鹅潭,再到省河南北两岸。
小船停泊的地方,正对着馥荫园的入口。入口处是一间房子,即门厅,厅子很大,可以招呼客人吃饭。
与门厅并排的是一列房子,其中有一座二层建筑。这些房子朝小河一边不开门窗,起着围墙的作用。
穿过门厅,就进入园内。
园内有八角门、池塘、堤岸、石桥、船厅、六角亭以及各种屋宇。
花地伍园是伍家开展社交活动和接待国内外友人的重要场所。
1847年夏,澳大利亚旅行家艾达·普费弗女士曾参观馥荫园。
1850年代中期,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曾到访馥荫园。
1887年,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曾寓居此园写下名著《人类公理》一书。
在到访的国内外客人中,不少是扛着照相机来的,如英国摄影师皮埃尔·罗西耶、约翰·克里兹、菲利斯·比托和香港华芳照相馆的黎芳。
因此,相对于河南伍园,馥荫园留下的照片较多,为我们认识和研究花地伍园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伍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逐渐衰落。
到了清末民初,馥荫园被花地罗氏族人“罗时思堂”集资购置,被分割为六小块出租,衍变为私营商业性园林。
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花地一带的园林或毁于战火,或遭受侵占,到抗战胜利后已经寥寥无几。
1983年,政府将附近几个小型花园合并为“醉观公园”。
2003年,当年潘氏所建东园亦即伍氏馥荫园旧址的一座梁式石桥被移置醉观公园内。
至此,除了这座石桥,曾经盛极一时的花地伍园已无迹可寻了。
那么,就让我们在旧照片中一睹它昔日的风采吧!
一般认为这是河南伍园内的景观。但景观位置、照片来源及作者待考
从右边的池塘看八角门及石桥和亭子。透过桥亭可以看到左边池中的六角亭 比托摄于1860年
河南伍园内的荷塘。据说曾经植有芙蓉万柄,皆是十八瓣的优良品种。图最左边的建筑可能是漱珠涌环珠桥附近的恒和大押货楼 华芳照相馆摄
厅堂上方挂有“清晖池馆”的匾额,可知这是河南伍园清晖池馆的内景。看这厅堂多么豪华 华芳照相馆摄
有3个轿夫抬着轿子在伍氏宗祠前摆拍。今天的伍家祠道,当年就是通向河南伍园内的伍氏宗祠 拍摄者不详
在左边的池塘拍摄,从右至左依次是门厅、八角门及石桥和亭子 克里兹摄
这就是左边池塘中央的六角亭,亭上挂有匾额,水上有曲桥连接两岸。六角亭是十分上镜的景点,有很多摄影师拍过 克里兹摄
这是《馥荫园图》左边池塘的左下角建筑,有研究者称之为船厅,厅前亦有几个英军人员 克里兹摄
这是进入馥荫园的门厅,也是招待客人吃饭的地方。拍摄者克里兹是英国海军军官,他显然是接受邀请前来做客。由门厅进入园内的道路两旁摆满盆栽 克里兹摄于1858年
来源|羊城晚报
责编|陈慰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未安装羊城派App?
遇到无法打开网页吗?
请点击下面按钮
未安装羊城派App?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