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派原创文本/夏杨
最近广东茂名电白虎头山海域大量出现巨型水母搁浅,附近不少村民赶来捡拾,也有村民不为所动。他们称,水母有毒,一旦被其蛰伤难以医治。现场捡拾、捕捞中就有不少人中招!
水母搁浅茂名海滩 图/网络
喜欢去海边的人一定见过水中浮游的水母,喜欢吃海鲜的人一定吃过“海蜇”菜肴。这种身体呈伞状的海中精灵,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真的都有毒?毒性有多大?……
飘逸美丽的海中精灵 图/网络
低等的腔肠动物
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俗称“海蜇”,在生物学上和水螅同属于腔肠动物门。水母生命力顽强,全世界不同温度的水体中都有分布。它主要生活在海水中,也有极少数淡水种类。每年的8-9月份,成群的水母出没在海面上。
水螅和水母都是腔肠动物 图/网络
见过水母的人都知道,它就像一把透明的伞在水中浮游。它大致呈半球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圆伞状,白色或青蓝色,凝胶状而光滑,俗称“海蜇皮”。伞的边缘生有白色触手,触手上有刺。下部生有八条口腕,垂挂着许多须状物,呈灰红色,俗称“海蜇头”。
犹如浮在水中的透明伞 图/网络
水母的身体结构很简单,由内外胚层组成,两层之间是很厚的中胶层。水母98%的成分都是水。它的运动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吞进去水,通过身体收缩挤压,水喷射出来产生反作用力推动它前进。
水母通过喷水反射前行 图/网络
全世界有250多个品种的水母,形态各异,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最大的有两米多。1865年美国麻萨诸塞州海边发现一只霞水母,它的伞部直径达2.28米,触手长36米。把它的两边触手拉开,竟有74米长!
可别小看这原始的生物,它的资历很老。它在地球上存活六亿五千万年了。相比来说,恐龙是它的晚辈!
这是一种古老的生物 图/网络
美丽的海洋精灵
水母基本是透明的,有些品种有彩色花纹。在深蓝色的海水中,这已足够美丽了。
有的水母有彩色花纹 图/网络
但它的美不止这些。不同品种的水母,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橙色、紫色等都有,有的还带有彩虹般的光晕!它们在海中缓缓游动时,就成了一个个光彩夺目的彩球!
它们,完全把自己打扮成了童话中的精灵!
水母的光色彩斑斓 图/网络
你可以想象,在夜色中,在清澈深邃的海里,各种颜色的水母,就像一朵朵绽放的花;游动起来,又如一个个移动的灯盏!
一盏会游动的灯 图/网络
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会发光,它们的原理是,体内的荧光素、荧光酶经氧化发亮。但水母的发光原理不是这样的,它体内有一种叫埃奎林的神奇蛋白质,这种蛋白质遇到钙离子,就会发出较强的光。
奇特的发光原理 图/网络
受水母发光的启发,科学家制造出了神奇的“水母灯”。他们把死亡的水母放在液态氮中冷冻定形,之后裹一层环氧树脂,这种透明的材料既能防腐又能增加抗摔打强度。白天水母体内的特殊蛋白质吸收了光照,到晚上就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人造艺术品“水母灯” 图/网络
敏感的气象预报员
常去海边的人知道,水母多出现在海面平静的时候。风高浪急时一只水母都看不到。这并不是偶然的,每只水母都是出色的气象预报员!
虽然水母萌萌的,行动也迟缓,但非常敏感,风暴来临前十几个小时它就感觉到了,然后远离危险的海面,逃到安全的深海中去了。
水母对环境很敏感 图/网络
水母触手中有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秘密武器。它不仅能探测到声波,还能探测到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水母捕捉到海浪和空气摩擦产生的次声波,进而判断出风暴要来的信息。
这是自然造化赋予它的神奇技能。如若不然,这个游泳能力不强的柔弱生命,如何能在大海的狂怒中生存呢!
暴风来前它就躲入深海 图/网络
水母的活动很有规律,风平浪静、光线柔和的白天常游到水面表层;大风、暴雨、急流、烈日和夜晚时多游到海水下层。有经验的渔民和船员,通过观察水母的活动,就可以判断天气的变化。
天气好时有水母聚集活动 图/网络
仿生学家受到水母的启发,成功研制出了风暴预测期。借助这项发明,人类能提早15小时预测到海洋风暴的来临、方向、级别等,为航海和渔业提供重要信息。
自然中藏着无限的智慧 图/网络
神奇的生殖能力
柔软的身体,伞状的体型,水母天生跑不快,自保能力也不强。在食物链中,它处在低端。然而我们不必为水母的生存担忧,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它有自己独特的种族延续技能,就是强悍的生殖能力。
每种生物各有生存技能 图/网络
水母的产卵量很大,并且还有其他生物罕见的能力,就是既能有性繁殖也能无性繁殖。一颗受精卵可以分化发育成很多只小水母,这有赖于它的发育过程中,有个很特殊的阶段!
水母生殖力强悍 图/网络
水母的生殖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浮浪幼虫,浮浪幼虫接触到附着物后会固着其上,发育成水螅型幼虫。奇迹出现了,水螅型幼虫竟然有植物的特性!
一方面它的足囊可以萌发出新的水螅型幼虫;另一方面,每个水螅型幼虫可以分裂成很多个水母虫体,每个虫体从水螅型幼虫母体上脱落,各自发育成一个水母!
水母生育过程示意图 图/网络
而分裂过后的母体,又可以变回水螅型幼虫。且水螅型幼虫能在海底存活数年,并不断释放水母虫体!
真是太神了!这简直像极了孙悟空脖子上的毫毛,吹口气就是一群孙行者!
它有孙悟空的本事? 图/网络
放毒捕猎的高手
海水中浮游的水母美丽而柔弱,我们总难以把它和“凶猛”一词联系起来。然而,水母确实有凶猛的一面。
粉红色的水母 图/网络
水母多数为肉食动物,以较小的甲壳类动物、浮游生物为食,也会捕食小鱼虾。它们捕猎时,把长长的触手伸展开来,触手上的有刺丝囊也悬浮在水中。猎物靠近时,它们就用丝囊缠绕、刺伤猎物并放出毒液,导致其麻痹甚至丧命。
有种小鱼与水母和谐共生 图/网络
在海水中游泳的人,若皮肤上突然有触电般的刺痛感时,很可能是被水母刺伤了。不过,一般情况下只是炙痛并出现红疹、红肿,只要涂抹一些消炎药或食用醋,过几天就能消退。
被水母蛰伤伤口红肿 图/@泰国世界日报
但如果你遇到的是毒性很大的水母,如箱水母(又名海黄蜂,听起来就可怕),其毒性类似眼镜蛇毒,人被蛰伤会导致心脏衰竭,5分钟即可致人死亡。僧帽水母含有“催眠毒素”,蛰伤后患者要多日才能消除伤痛。中国沿海最常见有沙海蜇,其毒性直接攻击人的心脏!
有些水母毒性很强 图/网络
2015年8月,大连就发生过一个悲剧。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在海边戏水时,因好奇捡了一只水母,结果被其蛰伤。女孩虽然被送进医院救治,但3个小时后还是丧命了。
用手抓海蜇很危险 图/网络
为何水母这么毒?医学家解释,水母毒素含多种多肽物质,其毒性是海豚毒素的450倍!通常蛰伤后会红肿热痛、表皮坏死,并有全身发冷、烦躁、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呼吸困难、休克并危及生命。
水母之毒远超河豚 图/网络
存在风险的海味
水母繁殖能力强,我们不用担心水母数量会太少,相反要警惕它们数量会爆发增长。
研究显示,最近几年水母就有泛滥增长势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全球温度变暖导致水温升高,使水母排卵量增加、生长加快。另外,渔业捕捞过量,鱼少了浮游生物增多,有利于水母种群的泛滥增长。
种群泛滥不是好事 图/网络
水母数量剧增会有很多危害,比如消耗水中氧气,还会排放神经毒素,当然也更容易蛰伤人。
水母游得慢,大量聚在海边时,可能会被海浪冲上来,这也不难理解。最近茂名海边大量水母搁浅,当地人称,以前很少见到这样的奇观。
生存处处有竞争 图/网络
其实这并不算规模很大的一次水母搁浅现象,上个月澳大利亚昆士兰有一处海滩,也有数千只水母被冲上岸。而2015年发生在美国西北海岸的那次,数量更为巨大,蓝色水母铺满了海滩,一眼望不到边!
美国西北海岸水母搁浅沙滩 图/网络
这次茂名海滩水母搁浅时,有不少村民纷纷捡拾,回家处理后做菜肴。海边捡的水母真能吃?
水母本身主要由水和蛋白质构成,很多品种是人类长期食用的海味,不仅能吃,且营养丰富而又有药用价值,可清热化痰、降压消肿等。
中国是最早食用水母的国家,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中就有记载。
凉拌海蜇很多人爱吃 图/网络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遇到水母,都可以捕捞或捡拾回家做菜吃!
有经验的渔民或专业人士知道如何辨认水母种类,剔除毒性大不可食用的,经无毒处理后,就可以加工成美味佳肴。
但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请不要轻易触碰水中或岸边的水母;更不要贸然处理、烹调自己捕捞的水母!
不要捡拾海边的水母 图/网络
如何防止海蜇蜇伤?
1、尽量避免与水母接触,下海的渔民要做好个人防护,切勿麻痹大意,捕捞时尽量用工具而不要直接接触水母,有特异敏感体质的人应禁止下海。
2、游客下海游泳或在海中乘船者若发现水母千万不可碰触,更不能捕捞,在海上一旦发生意外,更不易抢救。
捕捞水母一定要做好防护 图/图读湛江
3、在沙滩上切勿触碰、捡拾水母,因为即使死亡的水母,24小时内体内还存留有毒液。
4、下水游泳前要询问该海域海蜇活动情况,并做好防护措施。
游泳前先了解海水中的情况 图/网络
万一被蜇伤怎么办?
1、不要惊慌,保持镇静,以免溺水。
2、立即处理伤口。若伤口有水母触须,用指甲、小木棍,或衣物等将之除去。
3、可用海水、肥皂水、苏打水或其他碱性物质冲洗,也可以用汽水冲洗。
4、伤口处理完后,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医,千万不可大意。
被蛰伤要及时处理伤口 图/网络
被蜇后千万别做这三件事:
1、被蜇伤后切勿用淡水或酒精清洗伤口,这会让刺囊再次释放毒素。
2、不要用手去触碰和摩擦蜇伤部位,这会加速毒素释放。
3、伤口要避免阳光晒,否则会引起疼痛。
红色之美 图/网络
黄色之美 图/网络
花瓣一样的美 图/网络
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图/网络
来源|羊城派
栏目主持|夏杨
责编|樊美玲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未安装羊城派App?
遇到无法打开网页吗?
请点击下面按钮
未安装羊城派App?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