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谢杨柳
4月20日晚,一个神奇的“快递小哥”在网上迅速刷屏——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如果说神舟是“载人空中巴士”,那么天舟就是太空中的“快递小哥”。这意味着,中国离载人空间站只有咫尺之遥。
图/新华网
“航天梦”不仅是现代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航天事业,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古人也有“航天梦”。“王莽飞人”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尝试,中国人发明的孔明灯是世界上最早的热气球,明朝人万户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载人飞行实验……
图/新华网
从民间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石窟里的“飞天”壁画,从春秋时期鲁班、墨子制作的飞行木鸢,到明朝人万户的载人飞行实验,古代中国人的“航天梦”从未中断。古代中国人发明的风筝、爆竹、竹蜻蜓等,也为现代航天技术提供了启示。
墨子。图/网络(侵权即删)
古人的航天梦想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中国人的航天梦想逐渐发轫。
庄子是古代最有想象力的思想家,他在《逍遥游》一文中说:“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又幻想出大鹏这种神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些想象实际上寄托了庄子浪漫而强烈的“航天梦”。
庄子笔下的鲲鹏。图/网络(侵权即删)
不光有想象,庄子还就飞行的可能性作出了动力学的解释:“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元·刘贯道《梦蝶图》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大气如果没有足够的厚度,则难以承载巨大的双翼。因此,只有强烈的气流在底下支托,飞行物才能翱翔于星辰大海。这段科学猜想,与现代力学不谋而合。
图/网络(侵权即删)
当庄子在尝试着解释飞行原理的时候,屈原则在《离骚》中诗意磅礴地描述了空中飞行的体验:“朝发韧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逶迤”,“高飞兮安翔,乘清风兮御阴阳”……
图/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屈原剧照
到了汉代,黄老思想盛行,关于飞天的想象更加浪漫。
《淮南子》最早记载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昔者,后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京剧《嫦娥奔月》剧照,梅兰芳出演嫦娥
姮娥即嫦娥,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之名,改称“姮娥”为“嫦娥”。“常山赵子龙”的“常山”本名恒山,也因避刘恒之讳而改了名。史说君忍不住想说一句,这次避讳避得真好,给我们留下了“嫦娥”这么美好的名字。
电视剧《新三国》赵云剧照
魏晋名士雅好神仙之术,飞天想象也更加飘逸、神秘。《拾遗记》中记载:“有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赏月槎,亦谓挂星槎。”
“赏月槎”疑似UFO。图/网络(侵权即删)
意思就是,海上有一艘巨船,每十二年绕地球漂流一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象力,一千多年前就有了人造卫星的设想。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命名为“神舟”,正与这则神话相呼应。
神州八号发射。图/新华社
古人的航天实验
光有梦想还不够,古人还进行了大量的飞天实验。《史记》里就曾记载:“瞽叟尚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嫂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
电视剧《大舜》剧照
这个故事讲的是,舜的哥哥瞽叟想杀舜,命舜爬上粮仓涂泥。舜的嫂子趁机纵火,舜挥舞着两个斗笠,像鸟儿一样飞了下来。这个带有传奇性的故事,被许多人戏称为世界上最早的“跳伞实验”。
电视剧《大舜》剧照
除了“跳伞实验”,古人还进行了“翼装飞行”实验。《汉书》记载:“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匈奴。莽辄试之,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
翼装飞行。图/新华社
王莽篡汉之后,要对付匈奴的侵略。有名勇士自称能腾空飞行,可以侦查匈奴的军事行动。王莽便允许他试试。这位勇士一身“鸟人”装束,虽然没能一日千里,却也飞行了几百步。
图/网络(侵权即删)
上面的两个实验真假难辨,且都属于机械动力实验,真正的火箭飞行实验发生在元末明初。在此之前,北宋初年的冯继升已经发明了“火箭法”,而在南宋中期出现的“地老鼠”、“走线流星”等爆竹,已与现代火箭结构相当接近。
图/网络(侵权即删)
1945年,美国出版了一本《火箭和喷气发动机》,里面提到:“约当15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图/网络(侵权即删)
根据通行的说法,这次实验最终火箭爆炸,万户成了人类航天事业的第一位殉道者。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曾给学生钱学森讲过这个故事,钱学森又以这个故事激励自己的学生。
图/新华社
前苏联火箭学家费奥多西耶夫、西亚列夫,曾在其共同著作《火箭技术导论》中称,中国人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也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月球上一座环形山也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图/网络(侵权即删)
古人的航天发明
著名航空学家张聚恩曾写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知道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可是,在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中,还诞生了伟大的四大航空发明,分别是:风筝,竹蜻蜓,孔明灯和爆竹。”
图/网络(侵权即删)
风筝发明于西汉以前,约14世纪从中国传入欧洲,许多航空先驱从风筝上得到启示,发明了载人风筝、连体风筝等,因此,风筝被普遍视为现代飞机的始祖。
齐白石《春瑦纸鸢图》
公元前500年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竹蜻蜓,约18世纪传入欧洲,被誉为“中国飞陀螺”,英国“航空之父”乔治·凯利终生迷恋竹蜻蜓,企图从中解析螺旋桨的工作原理。
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剧照
孔明灯,一说为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一说为五代时期的莘七娘发明,俗称许愿灯。因外形酷似诸葛亮的帽子,所以叫做“孔明灯”。孔明灯的升空原理与热气球相似,是现代浮空器的雏形。
图/网络(侵权即删)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之后,在隋唐之际,又发明了爆竹,用以驱鬼辟邪。后来又制成能在空中飞行的爆竹——“起花”。这是一种最原始的火药火箭,工作原理与现代固体火箭异曲同工。
丰子恺《爆竹声中一岁除》
与四大发明一样,中国古代的“航空四大发明”,也同样仅仅停留在庆祝祈愿、辟邪驱鬼的层面,而没有提升到科学研究的层面。“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之问”再起回声。
李约瑟。图/网络(侵权即删)
张聚恩感叹道:“上述精巧绝伦的发明也被定格在技艺层次,而非提升到理性和理论的高度,以至世界现代航空发展史上鲜有中国人发明的纪录。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应该在21世纪人类新的航空奋进中有所改变。”
来源|羊城派
责编|樊美玲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未安装羊城派App?
遇到无法打开网页吗?
请点击下面按钮
未安装羊城派App?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