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海刚
11933年广州首家动物园出现于城市中心
现时大家熟悉的广州动物园位于先烈中路,是1958年从原“永汉公园”搬迁至此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广州动物园的历史故事。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1861年(咸丰十一年),法国强行占领了广东布政使司署(现南越王宫博物馆,今中山四路)作为法国领事馆,这一占竟长达67年。
1928年,民国广州市政府将法国领事馆收回,曾一度计划在此建设广州市府合署,最终还是决定兴建动物园,并命名为“永汉公园”。
1930年12月,永汉公园动工兴建,1932年底,修筑起了多条水泥路、一百多张石凳和安装上200多盏电灯,一批兽笼、鸟笼、鳄鱼池、孔雀亭以及铁栏栏杆也建了起来。
1933年2月,永汉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据1935年的资料显示,当时公园面积约为2.2万平方米,园中饲养有虎、豹、鳄鱼、狐狸等各种珍禽猛兽60多种200头。
广州历史上第一座大型动物公园的建立,轰动广州城,前往游赏的市民便络绎不绝。
永汉公园除了能观赏动物外,也是一个供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公园内古木众多,环境优雅,中央建有一西式喷水池。
此外,公园内还存放着一批珍贵文物供人游赏,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题刻的“药洲石”(后被移回教育路的药洲遗址)、一座清代牌楼(原立于四牌楼街上,今解放中路)以及一尊元代的铜壶滴漏(我国现存最早最大最元整的古代计时器,今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铜壶滴漏铸造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自元代至清末一直置于广州拱北楼(今北京路中段),负责全广州城的报时。清代咸丰年间,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城,拱北楼失火,该铜壶被人移置它所。几经周折,铜壶被安置在永汉公园里的一座凉亭内。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广州,将永汉公园改作“靖国神社”,原来饲养的动物散失殆尽,动物园消失。
抗战胜利后,该园取名为汉民公园,为纪念胡汉民。
广州动物园正门
游客在动物园的逗趣园骑马 成美媚 摄
2富于岭南园林特色的新动物园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广州市政府将汉民公园更名为“人民公园”,并重新恢复饲养动物。1955年5月1日,人民公园正式更名为“广州动物园”,饲养动物110种381头。
由于动物园所处的中山四路、北京路一带为广州城的中心地带,周边均包围着房屋建筑,没有扩建的余地,发展受到限制。
1956年7月,广州市政府决定选择广州东北郊麻鹰岗一带作广州动物园的新址,原动物园则改作广州市儿童公园。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设计和施工,新的广州动物园终于在1958年初建成。同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时任广州市市长朱光专门赋词:“广州好,深爱动物园;山水园林有自然,猿啼虎啸鸟惊喧,进化可追源”。
新的动物园占地20多公顷,规模庞大,设计上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山林湖泊进行园林式布局,设有廊、苑、馆,山、湖等,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并种植了各种亚热带、热带植物,绿地覆盖率高达85%,展现出“四季春常在,花开香满园”的岭南园林特色。
动物园建成后发展很快,到上世纪60年代,园内饲养的动物最高纪录为236种1680多头(只),除了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等我国及南方地区的特有珍稀动物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黑猩猩、长颈鹿、大象、狮子、河马、斑马、犀牛、袋鼠、戴冕鹤和黑天鹅等珍禽异兽。
当时的广州动物园,成为最受广州市民喜欢的公园,年接待游客一般为210多万人次。
1958年新广州动物园建成后的场景
动物园建立初期观众在观看长颈鹿 张明海 摄
3成功繁殖华南虎6只
“文革”时期,广州动物园发展基本停滞,展出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不大。上世纪80年代之后,动物园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占地面积扩大至42公顷,展出动物曾至400多种5000多头(只),每年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动物园的当时全国三大动物园之一。1982年1月,广州动物园被评选为广州十大最佳旅游点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动物园建成了占地1000平方米、高11米的可进入鸟笼和名犬荟萃。1997年建成恐龙馆。1998年建成海洋馆,海洋馆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的海洋生物300多种1.5万多条,采用人工海盐饲养,是当时国内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先进的海洋馆。
1999年2月,以展示观赏鱼为对象的锦鳞苑正式建成,展示鱼类69种1.3万多尾,品种和数量居当时全国第一。2000年7月,锦鳞苑获吉尼斯上海总部“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
近年来,动物园针对原有的400多个旧动物笼,进行了升级改造工程。改选工程注重笼舍设计园林化,使环境更接近动物原栖息地环境。例如,新的虎山加大了老虎的活动场,并按照老虎的自然行为习性进行环境丰容,增加活动设施和舒适度,以提高老虎的活跃度。新的灵长类馆在动物笼舍墙面进行了以动物原生环境为主题的壁画创作,丰富了笼舍的色彩,也增添了观赏趣味。
在动物展示方面,广泛采用无视觉阻碍效果的生态放养形式展示动物,如飞禽大观展区,鸟儿可在偌大的放养区内自由活动,游客则能近距离地欣赏到它们的一举一动。
需要提及的是,广州动物园在功能定位上除了作为动物展览的场所之外,它还是华南地区野生动物饲养、繁殖、医疗、科研实验的重要基地,在这方面,广州动物园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野外已不见踪迹,仅在动物园内圈养着近百只。广州动物园是华南虎移地保护和繁殖研究的重要基地,到目前为止,成功繁殖华南虎6只,为种群的壮大作出了贡献。
此外,早在1965年,广州动物园首次在国内成功繁殖亚洲象;1992年,在国内首次人工繁殖成功白头鹤;1996年,在华南地区首次繁殖成功金丝猴;2006年,在国内首次人工哺育成功长颈鹿;2010年,在国内首次繁殖成功狮尾猴……
工作人员为东北虎人工采精
河马进食表演
4互换动物:广州与国外城市间友谊的见证
广州动物园自建成后,就成了广州的一张名片,是国外政客友人访问广州常去的景点之一,也见证了与广州众多友好城市之间的友谊发展。
1962年6月1日,广州动物园举行受礼仪式,接受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送给广东小朋友的亚洲象“伊龙”。
1979年5月,日本福冈市成为广州市的第一个友好城市。
1980年3月,广州动物园选送两只大熊猫“珊珊”和“宝玲”到日本福冈市借展,观众超百万人次,福冈政府还回赠广州动物园数只火烈鸟。
1984年4月,广州动物园举行与美国洛杉矶市动物园互换动物交接仪式,洛杉矶动物园赠给广州动物园一对山魈,广州动物园回赠对方一对小熊猫。
1995年法兰克福市向广州市民赠送了15只阿拉伯狒狒。
2003年10月1日,来自日本福冈市动物园的雄性河马憨达落户广州动物园。
1989年2月,法国时任总统德斯坦访问广州,参观了广州动物园。
1990年10月,菲律宾马尼拉市市长洛佩兹访问广州,参观广州动物园。
与象同乐 黄国栋 摄
上世纪80年代,小朋友与长颈鹿
来源|羊城晚报
责编|陈慰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未安装羊城派App?
遇到无法打开网页吗?
请点击下面按钮
未安装羊城派App?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