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
文史小语|戏剧里的小姐为何大多不如丫环精明机智?
2017-05-08 羊城晚报 原创
小姐靠生,丫环靠买,“玄机”正在这里:买就是选择,选择就是择优,优秀者就脱颖而出了

文/刘吉同

戏剧里的丫环大都很可爱,比如红娘知恩图报,胸有正义;小青爱憎分明,忠贞不二;春香热情活泼,敢抗邪恶;鸳鸯聪慧贤淑,气节崇高;晴雯性格刚烈,天真无邪;紫娟任劳任怨,忠心为主;平儿聪明伶俐,心地善良……丫环不但品德高尚,而且有智有谋有胆有识,还有极强的沟通、应变和办事能力。

电视剧《白蛇传》里的丫环小青

张曼玉版丫环小青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凤姐的丫鬟·平儿


87版电视剧《红楼梦》·晴雯补裘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老太太的丫鬟·鸳鸯(右二)

丫环一词,又作“丫鬟”。这个词用作人称代词,是指婢女,但在古代最初也是指女子的发式。这种发式是把发辫梳成圆环状,左右各一,像树丫型,因年轻婢女多梳此种发式,故谓之“丫环”。

《天下粮仓》中仓场侍郎米汝成的丫环柳含月,聪敏练达,洞察秋毫,犹如一位活诸葛。

《丫环断案》里的梅香,人溺己溺,侠肝义胆;智勇过人,敢作敢为,仅凭一己之力,冒着巨大风险,见机行事当堂审问苏州太守,最后斩了恶少张荣,救了陷入囹圄之中的江浙巡按孙鹏,也成就了小姐张素玉与巡按大人的美好姻缘。

当然,丫环中也有品德有瑕疵的,比如《锁麟囊》中的梅香和碧玉,就有仗势欺人、鄙视贫寒的毛病。但总体上不影响丫环的群体形象。

戏剧里的小姐多也美丽聪慧、温柔善良、才气纵横,但是,不管是精明机智,还是出谋划策,大都比不上丫环。而像迎春、惜春那样的小姐,一个胆怯懦弱,一个刻薄寡恩,在现实中恐怕也不会只是个案。

小姐地位高贵,又受过良好教育,但遇到难事和灾祸后,往往是暗中叫苦,一筹莫展。

此时能救她们的,便是身边那些敢爱敢恨、巧于周旋、伶牙俐齿、不惧邪恶的丫环了。

那么,这些出身贫苦、地位卑贱、又不识字的丫环,何以会有超越小姐的品德和能力呢?——补充一句,这里说的丫环、小姐虽然都是艺术形象,但显然是源于生活,其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应该是统一的。

这就需要考察一下丫环的来历了。

丫环又叫使女、婢女,多是富贵人家从穷人家或“人市”上买来的。

这样的买卖在旧时代是常见的,甚至是合法的。

《红楼梦》中贾府一次就从姑苏采买了12个少女,让她们进府中的梨香院学戏,还曾从姑苏买过10个小尼姑和10个小道姑。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宝玉的大丫鬟·袭人

87版电视剧《红楼梦》·晴雯撕扇

87版电视剧《红楼梦》·鸳鸯抗婚

《大宅门》里的白家二奶奶,为了买通宫中的常公公,不但送宅送钱,而且还专门买了两个年轻漂亮的丫环送给了这位太监。为白文氏抱狗的丫环香秀也是买来的。

电视剧《大宅门》中二奶奶白文氏的贴身丫鬟·槐花

电视剧《大宅门》中二奶奶白文氏买来的抱狗丫头·李香秀

丫环何以能优秀?“玄机”正在这里。买就是选择,选择就是择优,至少可以“货比三家”,乃至“货比N家”,甚至可以“退货”再买,于是优秀者就脱颖而出了。

而小姐呢?只能靠生,生好生赖只有听天由命,这就注定了小姐这个群体整体上不会有丫环优秀,乃至出现像迎春那样的“二木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纵然基因再好血统再正统也无济于事。

又何止于小姐呢?公子也是这样。

黄梅戏《王老虎抢亲》里的王天豹,乃当朝兵部尚书之子。王天豹沦为杭州一害,这一点肯定来自高官家的溺爱和特权,但其智商不高恐怕就与特权关系不大了。

《丫环断案》里那个恶少张荣,乃宰相公子,其智商虽说比王天豹高,但与丫环梅香过招就相形见绌、等而下之了。梅香以柔克刚连施妙计,最后逼使衙门斩了这条恶棍。

贾府里的薛蟠粗俗卑劣,绰号“呆霸王”,实在上不了台面。而贾环呢?愚顽猥琐,恐怕还不如他这个姨表哥。

就连那些龙子龙孙也是这般,明熹宗朱由校几乎是个智障,晋惠帝司马衷差不多是个半傻,他们毫无治国能力,但为什么又非其莫属呢?

明熹宗朱由校卡通形象

关键是没有选择和选择的范围太小所致。

来源|羊城晚报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侵权即删)
责编|陈慰

已有 1 个赞

最新评论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