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
经典日历|13年前,广州机场大搬迁
2017-08-04 羊城派 原创
2004年8月4日到5日,广州白云机场新旧交接,13年过去,个中又有几多变化?

十多年前,广州和天空飞翔的飞机是如此接近。因为广州白云机场,就在如今的白云新城一带……


机场在城市中央,飞机起降穿头而过,作为广州仔女的你还有这段回忆吗?

2004年8月4日至8月5日,广州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搬迁行动---一夜之间,广州完成了旧白云机场和新白云机场间的搬迁。这件影响广州发展的大事,引起全城关注。

新机场开通之前的试飞,参与试飞人员在飞往“花都”的柜台前合照

参与“搬机场”的大众搬屋工人们在新白云机场停机坪上合影

南航波音777客机在新白云机场试飞

过去13年,新白云国际机场与广州这座城共发展,航线越开越多,不仅服务广州市民,也为国内乃至国际其他城市搭建广州中转之路。在新白云的发展中,广州喊出了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城市目标。


如今,繁忙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

13年前的那个夜晚,你是否也用了什么特别的方式记录新旧白云交接的一刻?有没有一些和机场有关的经典时刻,过去13年时常在你脑海中浮现?走过13年历程,如今的白云机场将如何方便你我他的出行?

翻开日历,追寻旧迹,探问新计。本期经典日历,回顾13年前新旧白云交接之时。

13年前,有一群人这样记录新旧白云交接


2004年8月3日,旧白云机场运营倒数第二天,德国汉莎航空机组集体向旧白云机场道别

2004年8月4日晚至8月5日晨,这是广州新旧白云机场交接的时段。媒体在直播着转场,对于当时刚刚兴起的群体“飞友”来说,自身对飞机和机场的热爱让他们决定亲身经历这一历史时刻。

旧白云机场运营最后的日子,好多飞友在机场周边拍摄飞机

“班上的人,当时都知道我喜欢飞机。”2004年夏天刚刚高三毕业的广州学生于力,2004年8月4日全天与一众“飞友”在旧白云机场周边拿着相机记录着机场最后一天运作情况。

当晚23时57分,他和飞友们聚集在旧机场跑道北面尽头目送最后一架飞机飞走;8月5日0时整,旧白云机场的跑道灯关闭。

2004年8月4日深夜23时57分,最后一架飞机飞离旧白云机场

一把“X”划在旧白云机场跑道上,示意老白云机场停止运作

“旧机场结束使命,但我们还没追够。”于力说,他和飞友们随后坐上一台面包车,前往新白云机场继续“追”。

在公路上,于力目睹了各种大小搬迁车辆所组成的车龙,由旧白云向新白云延伸的壮观场景。到达新机场后,飞友们又是拿出相机一通狂拍,刚刚打开门迎客的候机楼,陌生少人光顾的机场跑道周边,于力和伙伴们“留下了一地脚毛”。

搬运工人将机场设备“打包搬走”

8月5日凌晨的机场高速上,搬运机场设备的车队组成车龙

“我们看到了第一班从洛杉矶飞来广州的飞机降落,又看到第一班从广州前往海口的飞机起飞。”于力说,知道看完这一幕,一众飞友们才觉得“过足瘾”。大家回到市区喝过早茶后,才结束通宵“追机场”狂热。

2004年,投入使用没多久,天蒙蒙亮中的新白云机场

“当时觉得很兴奋,因为见证了历史的时刻。”回忆起13年前的自己,于力说,通宵一晚他一点也不觉得累。

13年前,羊城晚报这样记录新旧白云交接

翻开2004年8月5日的《羊城晚报》,读者会发现版式非常特别:当天的《羊城晚报》用跨版的方式排出头版,首班从新白云机场起飞的飞机照片,成为跨版头版大图;内页则以“出入落起盯争搬瞰情”等九大主题,排出了九大版报道新旧机场交接。一众羊城晚报名编名记,参与了新旧机场交接的报道。

2004年8月5日的羊城晚报头版

“这个版面,时任总编辑潘伟文指挥,连同报社上下,下足了功夫。”羊城晚报现任视觉新闻部主任蔡惠中,当时亦有份参与报道。

为了记录广州这一历史时刻,无论是文字机场还是摄影记者,均在新旧机场间不断踩点。旧机场最后起降飞机信息,新机场首班起降飞机信息,羊晚记者早就“跑”了出来。

“为了能够拿到独家信息,我们提前部署策划。”蔡惠中称,报社设想能派记者体验首班降落新机场的航班并采访。

最终,蔡惠中作为仅有的两家媒体的记者,提前赴美国,并登上了从洛杉矶返程时将作为首班降落新白云机场的中国南方航空CZ328航班。

通过登机前和飞行期间对机组人员和乘客的采访,大家对新机场喜悦和期待的信息被完整记录。

2004年8月5日,蔡惠中(持相机者)在新白云机场采访

2004年8月5日凌晨5时49分,CZ328航班稳稳降落在新白云机场的跑道上。从降落伊始,在飞机上的蔡惠中即感觉新旧机场的不一样,“老白云机场在市中心,降落时飞机窗外会看到很多楼房;新白云机场不在市中心,窗外只有公路的灯光。”

当飞机在滑行时,巨大明亮的航站楼和塔台透过机窗让旅客看见;当飞机靠上廊桥后,进入航站楼的旅客又为当时崭新的各种设施发出赞叹。“当时第一感觉是,新白云机场很漂亮,比好多国外的机场都漂亮。”蔡惠中称。

不忘工作的蔡惠中,与地面守候的同事们赶出了当天A3版“落”主题文章《首个航班稳稳降落新机场》。

在当天的跨版头版中,则是时任总编辑潘伟文在羊城晚报金牌栏目“街谈巷议”中的撰文《开门大吉》;同时配发的,则是以时任广东省机场管理公司总裁张春林,向时任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汇报时说出的“尽快开通更多国际航线”为题的消息。

13年间,不断变化的大家

在新旧白云机场都工作过的白云机场员工梁振乾、任臧江、周珝俊、梁燕飞合影

从旧机场到新机场,从13年前到13年后,和机场有关的人和事,不断在变化。

白云机场安检护卫部一大队副大队长梁燕飞

对于不少旅客来说,安检是他们使用机场的“第一关口”。

“以前老机场只设立一个VIP通道,供头等舱旅客使用。现在在新机场,我们逐步设立了女性通道、男性通道、无行李小件行李通道、二维码通道、老弱病残通道和军人专用通道等,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

白云机场安检护卫部一大队副大队长梁燕飞介绍,各种个性化的安检通道出现,便利了各种不同需求的旅客。转场之后,安检人员也从直白严肃的说话方式转为委婉亲和,服务态度也有所不同。

“现在的旅客素质也比以前高了很多。”梁燕飞告诉记者,在老机场时,尽管坐飞机的旅客人数并不多,但查出来的违禁品可不少。“现在旅客的法律意识和素质都提高了,也同时鞭策我们服务质量逐渐提升。”

航空运输服务分公司服务中转部服务室副主任臧江

现代化往往从“手动”向“电动”过渡。2002年开始在老白云机场工作的航空运输服务分公司服务中转部服务室副主任臧江,感受到新旧机场现代化的变化。

“老机场的设施设备都比较简陋,我们在登机口保障航班的时候,还会大量地使用人工的方式来操作,比如用笔去勾对信息这种原始方式。2004年转场之后,我们马上更换了设备,完全电子化了,工作方式一下子就变了。”

航空运输服务分公司运行控制部配载平衡室主任周珝俊

每架飞机起飞前均需进行配载平衡工作,配载平衡部的工作人员均要制作一张表格(俗称“舱单”)递送给机长,“以前在老机场,我们做舱单是手工操作的,包括各个重量的行李放在哪个位置,这些都要手工计算;

转场之后,改用电子系统做舱单,我们只要在办公室敲指令,机长就可以在驾驶舱自行打印,时间成倍节省。”航空运输服务分公司运行控制部配载平衡室主任周珝俊称。

机场变大了,待客上可以“玩”出更多花样。臧江回忆,老机场的候机楼比较简陋,面积也很小,设立的无人陪伴休息区也只是一个小的空房间,小朋友乘飞机时会在里面等一下。

2004年新机场启用时,新白云机场预先划分了专属的无人陪伴休息区域,与服务柜台相连接,工作人员可以进行监管。新机场的无人陪伴休息区给一些特殊旅客的乘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不仅像儿童游乐场一样为孩子提供了放动画片的大电视机、玩具滑梯、玩具木马,还加装了安全监控。

“我们这个无人陪伴休息区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名片,家长都知道我们这个无人陪伴休息区,把小朋友交给我们也特别放心,旅客服务体验特别好。”

航空运输服务分公司签派协调部签派协调员梁振乾

在当年“尽快开通更多国际航线”设想下,如今白云机场国际航线越来越多。国际来宾乃至国际“来货”频频光临白云机场。

“现在很多NBA的篮球队,以及拜仁、皇马等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会乘转机来广州比赛,他们来之前会先提出一些要求,我们部门就会组织机场各个单位和航空公司开航班协作会,把航班需要的一些准备工作布置好。

货机航班也有很多特殊保障任务,比如广州地铁车辆运输过来,也是我们总协调保障整个流程;长隆动物园也经常会运输一些动物,比如鲸鱼、大象什么的,我们会根据他们的要求提供一些运输专线车辆,为活体动物运输做好准备。”航空运输服务分公司签派协调部签派协调员梁振乾说。

13年来,为你而动的新白云机场

机场员工经历了13年的变化。对于当年“追”以及报道新旧机场交接的人来说,13年来同样有看法和诉求。

当年追飞机时还是高中毕业生的于力,如今已是航空自媒体“@FATIII”的撰稿人

在国内的飞友圈,航空自媒体“@FATIII”几乎无人不识。当年通宵追机场的于力,如今已成为拥有191万微博粉丝的“@FATIII”供稿人之一。

“旧白云机场到新白云机场转场那一年,对我来说是一次蜕变。”于力称,白云转场经历让他从“喜欢”变为“痴迷”飞机,让他走向了搞航空自媒体这条路。

在2014年新白云机场转场10周年之际,“@FATIII”推出了“老白云,老故事”和“新白云,新风景”等话题,收集飞友们和新旧白云机场的故事、照片及视频。一经发布,引起情怀阵阵。


    

服务行业很难满分,“@FATIII”这个账号时不时成为转达旅客意见,沟通机场间的桥梁。

于力称,他记得通过旅客的报料和自媒体团队的体验,他们发现白云机场有一段时间航班信息显示屏经常故障,一些指示牌设置和英文翻译不准确。

“@FATIII”将这些问题曝光,并提出修改建议。白云机场方面便与“@FATIII”的小编们沟通,发现的问题很快获得解决。

“老白云机场航站楼的狭窄,开通航线较少,这是老白云机场的不足。”蔡惠中称,他看到老白云机场在艰苦条件下于1997年依然开通广州直飞洛杉矶的航班,为前往美国的旅客节省3到5个小时的转机时间。

在13年前转场报道时,蔡惠中向当年CZ328机组提出了希望增开广州直飞三藩市的航线。如今,南方航空已开通了广州直飞三藩市的航班,三藩市连同纽约、洛杉矶、温哥华、多伦多等北美城市已与“广州之路”接通。“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民航实现质的飞跃。”

2004年,到达广州的航班在“楼宇森林”中降落旧白云机场

“13年前人和车还不是很多,航线也不多。13年后航线多了很多人和车也多了很多。”蔡惠中称,如今新白云机场的硬件设施相比刚转场前,先进性已不明显。他认为发展中的新白云机场,需要更先进的航站楼和更多的跑道。

2004年,狭窄停机坪山停满飞机的旧白云机场

“我记得转场时,白云机场的吞吐量在全球排名应该是三四十名开外的。然而13年后的现在,白云机场已经有机会冲击世界前十吞吐量最繁忙的机场。”于力称,他觉得白云机场越来越有潜质成为国际化枢纽机场。

正在建设中的新白云机场T2航站楼


文/羊城派记者 梁怿韬 唐珩 实习生 蒋模婷
图/羊城派记者 陈秋明 梁怿韬

来源|羊城派
责编|崔文灿

已有 1 个赞

最新评论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