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黄小娅
广州人常用“大眼鸡”比喻眼睛长得大的人。鸡的眼睛不大,溜圆如细豆,何以会以此作比?其实“大眼鸡”原本并不表示“鸡”,也不喻指“大眼睛者”。
清代《粤游小识》记:粤地近海,与外国互有贸易往来,当地人开往外国做生意的海船,都“刻巨目两,骇鱼龙,禁其作祟,俗呼大眼鸡。”
清代还有以《大眼鸡》为题的诗:“不翼而飞大眼鸡,乘风破浪海东西。”后附注:“往外国贸易货船,刻两目甚巨,以骇海底鱼龙,禁其作祟,故俗呼之为‘大眼鸡’。”原来当年粤地对外贸易的一种海船,因刻有两只巨大的眼睛而名“大眼鸡”。
清代这两则史例,不约而同地都记载了海船的船身刻两巨目,是为了让海底鱼龙惊骇,禁止鬼神兴风作浪,暗中捣乱,妨碍航行顺利。这种在海上祈求平安的做法,与早年南越人披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的习俗一脉相承。
历史上南越族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将身体刻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害也。”这个特征一直延续到清代,人们虽然不再以文身来避免“鳞虫”的伤害,但制作的出海船包括用于内河货运的船,仍承旧习,刻上两只巨大的眼睛以求避灾。
另外,广州人常吃海鱼,其中一种属鲷科,通称“加吉鱼”。这种鱼体高而侧扁,眼大色红,肉质鲜美,堪比鸡肉,是一种上等食用鱼。由于广州人酷爱吃鸡,也就将这种海鱼称之为“大眼鸡”。广府人家烹制大眼鸡鱼,或清蒸,或红烧,还可以煮番茄,美味无比。
“大眼鸡”海船和“大眼鸡”海鱼,共有的特征是“大眼睛”,因此广州人把眼睛长得大的人也称作“大眼鸡”,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眼鸡”海船退出了历史舞台,用于指称船的“大眼鸡”一词,早已不为人们所知,而用于形容人的眼睛和“加吉鱼”的称谓,还流传至今。
来源|羊城晚报
责编|陈雯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未安装羊城派App?
遇到无法打开网页吗?
请点击下面按钮
未安装羊城派App?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