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复古风又起,在黑白照片中怀旧
2016-09-01 广州日报 羊城风物
你要不要拍一套?

近日,百年艳芳照相馆多了年轻人的身影,不少是专门来拍黑白胶片照的。艳芳的老师傅说,这可能是因为怀旧,也可能是人们希望找回失去的东西。

拍黑白照的年轻人多了
“不用逗她笑,小孩子的表情最自然。”上周五下午在艳芳照相馆,一名两岁小女孩正坐在木椅上拍黑白照,摄影师摇动一台老式木制座机进行对焦,旁边的老师傅制止了正想让外孙女笑一笑的客人。几秒的时间,女孩略显好奇的表情就定格在胶卷之中。

“样子长得跟她妈妈小时候一模一样!”客人王阿姨说,外孙女满月开始到现在两岁,几乎每半年就来拍一次黑白照。王阿姨女儿小时候也在艳芳拍照,女儿和外孙女的照片放在一起,很有意思。王阿姨说,拍黑白照,一是为了怀旧,二是为了做个纪念,长大了可以拿出来看。


照片复古,道具也是复古的

拍照的老师傅姓区,区师傅在照相馆已经工作超过40年,退休后返聘到照相馆,负责黑白照片的冲晒、修相等工作,偶尔也会帮客人拍摄。他发现,近来逐渐多了年轻人来拍黑白照。“以前的大学生毕业后每年都会去照相馆拍一张单人照,后来慢慢没有了。但现在反而又多了大学生来拍黑白照。”

提到黑白照“复兴”的原因,区师傅认为,每个潮流都是一个轮回,可能是因为怀旧,也可能是物以稀为贵,人们总希望找回失去的东西。

复古装扮 浓浓年代感
去年,艳芳照相馆办了一次活动,专门拍黑白复古照,吸引了一批年轻人。有的年轻女孩专门穿上了中山装、扎着麻花辫,拍出来的照片仿佛就是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穿越而来的大学生。还有刚为人父母不久的80后来拍全家福,或者给小孩拍百日照、周岁照。

“可能是80后长大了、当了爸爸妈妈,他们也想带小孩来拍一张自己小时候相似的照片。”艳芳照相馆经理黄耀辉说,多的时候,一天会有40多拨客人来拍黑白照,有的甚至是外省的客人,照片冲晒后要快递到外地。

成本高过彩照 胶片不好找
一张黑白照从拍好到取相往往要等上5天时间,其间全是手工冲晒,要经过摄影、冲片、修底片、晒片、修相、裁裱等6道工序。其中冲片、修片、晒片、修相都是由区师傅完成。


旧式木制座机,现在已经很少见

冲底片后,区师傅会用铅笔在底片上修片,主要是把相片条纹“拉顺”,增加黑白间的过渡。

如果修片后效果仍然不好,区师傅还会在晒好的照片上修相。用来修相的是照相专用的透明水彩颜色,区师傅说,这些水彩颜色在黑白相片年代是用来给照片上色的,彩色照片出现后,用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厂家已经不生产了,所以他都是混上颜料“省着用”。

在艳芳照相馆,拍一组4寸黑白照要45元(两张一组),彩色照才25元,因为黑白照的成本贵,“一张底片要六七元,加上相纸、药水等要20元以上。”黄耀辉说,现在还能买到胶片,但将来能不能买到就看厂家了。

20世纪70年代
区师傅在1972年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艳芳照相馆工作。当时的艳芳正是兴盛时期,拍照要拿号,摄影师傅不停地拍,一天可以拍掉20多卷胶卷。区师傅说,20世纪70年代的人衣着很朴素但很整齐,表情和坐姿都很正式,“那时候的人思想很单纯,照相是一种奢侈享受,简直就像过节一样隆重。人们往往会穿上最体面的衣服”。

20世纪80年代
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荷包鼓起来了,彩色照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艳芳在当年也率先从香港引进彩色冲印机,迎合客人口味。那时候人们开始讲究打扮,留着各式发型,衣着款式也逐渐多起来。

20世纪90年代
到了20世纪90年代,受港澳潮流影响,衣服款式多样化,吊脚裤、喇叭裤,各式各样。“以前的人面容清瘦,后来个个珠圆玉润,但思想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单纯了,想的东西多了。文化生活丰富了,影楼的生意也逐渐下滑。”区师傅说,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人们去照相馆拍的多是证件照。婚纱影楼、儿童摄影等专业影楼则蓬勃发展。
来源|广州日报
责编|付怡

已有 1 个赞

最新评论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