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广州最年轻大妗姐:带你体验最传统粤式婚礼
2017-01-22 信息时报 广文化
也许在你的印象中,大妗姐仅仅只是在新人敬茶时讲几句吉祥话,其实大妗姐在婚礼上的作用绝非仅限于此。

“饮过新抱茶,富贵又荣华。”传统的粤式婚礼上,大妗姐绝对是个必不可少的角色。

从婚礼前一晚的安床开脸上头的仪式、到婚礼当天的迎亲筹办,甚至还有婚礼当天统筹应变和制造气氛的工作,都是有着大量中式婚礼经验的专业大妗姐需要照顾的地方。她们用传统的智慧,传播着中式婚礼的韵味,让其世代相传。

她是广州最年轻的大妗姐,广州传统婚俗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家族四代相传的大妗姐:八姑姐卢炜炜。

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她在担任传统粤式婚礼大妗姐角色的同时,又创意地加入自己的想法,让传统婚礼变得更有魅力。

大妗姐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1100年,据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大妗姐当时是安排整个结婚礼俗,并教导新人洞房和禁忌的主要人物。

古人没有结婚杂志或手册,所以大妗姐就成了新人的导师,指引新人一些传统礼节,同时也为新人解决困扰,其中包括挡驾宾客的戏弄和替新人打点礼饼、利是等工作。

大妗姐的来源——自梳女

据八姑姐介绍,最早大妗姐来源于自梳女,她们为了谋生会帮一些有钱人家处理婚礼。

后来一些读过私塾的自梳女,开始像现在的婚庆公司一样把有钱人的婚礼承包下来,然后分给自梳堂里面的自梳女。

一部分人负责替新人绣肩巾、披巾、裙子等,而另外一部分则承包婚礼做饭之类的杂活。因为以前没有大酒楼,基本上都是举办流水席,但厨师大多为男性,出入新人家里不太方便。

慢慢的,自梳女逐渐成为婚礼的主要操办人。“大妗姐刚开始的工作包括做饭、安排酒席、背新娘过门、拜神、上头等,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规范,后来发展成为专门处理婚礼上的细节,做饭等工作就已经不包了。”八姑姐说。

传统广式婚俗 并未完整传承

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八姑姐一直致力于推广地道粤式的广府婚嫁礼仪,从美学角度重新整理中式婚仪,尊重传统并创新发扬广州地道的婚嫁礼仪文化。

她坦言,由于文化的变迁,加上现在对于大妗姐并不重视,大部分婚礼都用亲戚代替大妗姐,导致一些传统的广式婚礼习俗并没有完整地传承下来。

安床、开脸、上头、备嫁妆、敬茶、跳床、满堂饭……这些都是婚礼当天大妗姐需要跟进的工作。

这里八姑姐介绍了不少传统婚俗,里面有不少有趣的内容大家都不太清楚呢!

婚礼前的习俗

1.安床

安床当中蕴含着对新人的祝福,通常会在婚礼前几天进行,由好命佬把新床搬到新人房间内,安放在最佳位置。而在婚礼前一天,则由好命婆或者大妗姐把新床的床单和龙凤被铺好,安床后就不能让任何人进入新房。

八姑姐表示,传统的安床仪式,新房的门口和家里的门口都需要用特制的水进行清洗,清洗以后需要进行新房布置。

八姑姐建议新人在布置新房的时候要留两位兄弟负责抬床,寓意把新床摆好,同时也让兄弟们知道新郎长大了,要成家以后不要晚上找他出去玩。

新床摆放好以后,大妗姐要在床上摆放各种布置用的物品,包括椰子,箩筐,匾、子孙灯、拖鞋、安床娃娃、安床针盒、套杯、套碗、筷子、勺子、全盒(红枣、桂圆、核桃、花生、糖、瓜子、芝麻、绿豆、红豆、红绳)等,这些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和方位摆放,这些东西也是传递了对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2.开脸

安床以后,接下来的一个工序是开脸。八姑姐表示,现在已经很多人没有做开脸这个仪式,或者最多就是新娘会进行开脸。其实开脸是年轻人长大成人的一个仪式,所以无论男女都需要在结婚前一天进行这个仪式。

八姑姐说,传统的开脸方法是不伤脸和毛孔的,它使用的粉是青皮蛋壳磨成的粉,利用线把脸上的绒毛清除。

八姑姐表示,印堂、呈江、脸颊位置都是开脸的关键位置。

印堂位置是接受灵光的,这也是得到神明保佑的位置,在没有开脸前无法顺利接受灵光。下巴,又叫“呈江”,是聚敛才气的。脸颊的位置在尚未化妆前古人称其为“肉包筋”,通过化妆打腮红,寓意使人获得幸福。

“开脸的仪式其实很重要,就算西式婚礼的化妆也是需要打打腮红,其实也是与中国婚礼有所贯通。”

3.上头

开脸以后,便是上头仪式。

传统的上头仪式是由“好命婆”替新嫁娘梳头的,这里八姑姐做了一点创新,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新娘的妈妈,让新娘更加感受母亲的温暖,而自己在旁边协助妈妈替女儿梳头。

说起上头,八姑姐表示传统的上头有“十梳”,不过囿于时间关系,大部分人都会简化成为“三梳”,不过她依然坚持“五梳”——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四代标齐、五梳五代同堂。

值得一提的是梳头套装里的尺子,很多人并不知道尺子的意义,按照大部分人的说法是寓意量地,“良田千尺”。

八姑姐告诉记者,其实这是作为父亲对孩子的训诫用的,“大部分父亲很少会把心里话说出来,如果少了这个程序,他们就会少了一个父亲与孩子之间交流的机会,我操办过不少上头环节,不少父亲在这个环节甚至紧张得手都抖了。”

上头仪式以后,新郎新娘都需要利用红绳绑上扁柏,寓意将两个相爱之人紧紧绑在一起。女生需要把扁柏插在头上,而男生则绑在手上或者腰上。

“未满30岁和已满30岁的男生所绑的位置都不同,如果是纳妾或者是离异再娶也有不同。”

上头以后,需要把在新人头上剪下的一小缕头发,放到红包里面,里面放着一块钱。最后新人要吃汤圆以及红豆、百合、莲子的糖水,寓意甜甜蜜蜜。

婚礼当天

1.敬茶 

八姑姐告诉记者,婚礼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结婚当天两边家都需要煮一锅糖水,与婚礼前一天不同,这天的糖水并没有汤圆,但新增了米。

米代表爱情绵绵长长。这锅糖水除了给新人饮用以外,还要招呼所有到场的亲戚朋友兄弟姐妹一起喝,寓意以后生活甜美,也给各位来宾点甜头。

作为大妗姐,来到新人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敲定新人的敬茶名单。除此以外,还要红伞在没撑开的状态下把开枝散叶包绑好。

敬茶仪式是传统婚礼的经典仪式,无论在娘家还是婆家,这个都是一天婚礼中最重要的仪式。

敬茶过程中需要讲述许多好意头的语句,从传统的“饮过新抱茶,富贵又荣华”,到适合当今社会的“饮过新抱茶,靓过林青霞”、“饮过新抱茶,明年做麻麻”等都是大妗姐需要使用的语句。

除了讲吉利话语以外,敬茶的顺序也是大妗姐精心安排的,哪个长辈先喝,敬茶的时候又该喊些什么吉祥话,这都是大妗姐的学问。

除此以外,八姑姐表示在新娘进入新房后,并不是立即敬茶,而是需要先换裙褂,然后去请躲在房间里的婆婆出来喝茶,传统上讲究“三催四请”,这样才能更显示后辈对祖辈的尊重。

叫敬茶以后,把带过来的米,添到米缸里面,叫添米加口,也寓意添丁发财。

2.跳床

在敬茶以后,就是跳床了。八姑姐表示,一般跳床都会选择亲戚家的小男孩来跳床,不是简单地跳两下,而是安排他要先摸床,然后让他自己抓利是封,最后才是跳床。跳床取衍生子嗣之意。

跳床以后,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可以进入新房沾沾喜气,不过有月事的和属虎的人不能进入新房。此外,每年都会有一个生肖不适宜进入新房。

进入新房的兄弟姐妹要拿新房利是,建议拿两份,寓意好事成双,不适宜进入新房的人可以叫别人代替拿,这个新房利是可以压着袋子一年,保佑拿到利是的人好运。

3.满堂饭

然后是满堂饭,是婆婆为迎接新媳妇做的第一餐饭,代表接纳她加入这个家庭。

八姑姐表示,在旧社会很少有婆家会给媳妇煮满堂饭。愿意留媳妇在家吃一顿饭,是很给面子的,通常是门当户对的婚嫁才会有这样的一顿饭。

如果婆家准备了满堂饭,那么女方也需要从家里带上一小锅煮熟的米饭,倒进饭锅搅混,象征着添福添喜添人气。

满堂饭分为有三道、六道、九道,主要的菜式有一只整鸡、烧肉、冬菇扒菜胆、芹菜炒鱿鱼、炒丁、猪手、蒸鱼、虾、荷兰豆炒双肥肉。

满堂饭需要留一个会夹菜的童子,家人按次序坐好,让童子替他们夹菜。鸡头夹给公公,代表公公是家里的领导;鸡屁股夹给婆婆,代表婆婆管着家里的仓库;两只鸡爪夹给新人,希望他们以后赚得多;鸡翅膀鸡腿夹给新人,祝愿他们比翼双飞;烧肉要夹给家里的老人。(王智汛 王文平)

来源|信息时报
责编|崔文灿

已有 1 个赞

最新评论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