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刘云
图/羊城派记者 邓勃
5月17日,期盼已久的南粤先贤馆,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东省会广州开馆了。这是广州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岭南文化发展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16日,作为32年前提议修建南粤先贤馆的倡导者、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汉青在见证开馆那一刻时,用了两个字来形容心情:激动。“一是圆梦之喜,一是感激之情。”
在开馆仪式结束之后,86岁的张汉青兴致勃勃地向羊城派记者聊起了推进建馆工作的那些人、那些事。
56位先贤如何评选出来?
南粤居五岭之南,临沧海之烟波,接中原之毓秀,以土著文化为基础,不断吸纳中原文化等域外文化以及海外文化之精华而形成的岭南文化,既属于中华文化之一系,又独树一帜,特色鲜明。
32年前,正是看到在岭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有许许多的精英人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着重要的影响,时任省委副秘书长的张汉青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
1985年4月,张汉青给时任广东省委秘书长杨应彬写了一封信,信上提出了为在岭南文化形成和发展中,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辈们,建立一座博物馆,名字就叫“南粤先贤馆”。这就是现在南粤先贤馆之名的由来。
这一提议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2003年底,南粤先贤馆项目开始筹备,其后正式纳入广州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2005年,南粤先贤馆筹备小领导小组成立,同时入馆先贤评选委员会也相继正式成立。
“那年,时任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陈建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我担任入馆先贤评选委员会主任,顾问是吴南生、杨应彬、欧初等几位原任省市领导的老同志。”张汉青回忆说。
从古至今,南粤大地英豪辈出,群星灿烂,数量甚众,评选工作工程浩大。“正在大家苦于如何完成时,吴南生同志提出了一个好建议:一次评选完不成,可以分批进行。”张汉青告诉记者:“这个提议很重要,大家一下豁然开朗。”
评选委员会通过了《评选工作方案》,同时成立专家组,拟出入选条件,报评选委员会审定。“无论是项目领导小组、评选委员还是专家组,大家都自始至终地本着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和作风,进行工作。”张汉青说:“评选委员会先后召开多次会议,讨论入馆先贤名单。先是在海选提名和两轮推选的基础上,确定首批第一榜名单,通过羊城晚报等新闻媒体公示,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后,由专家组会议拟出第二榜名单,交评选委员会讨论审定,并再次公布,随后付诸实施。”
游客参观南粤先贤馆
首批入选人物的入选范围,是在广东历史上(含粤、港、澳、琼)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各方个领域中,为国家民族作出重要贡献,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值得后人景仰的名人。其生平主要活动时间或当时已经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时间,定在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前。入馆人物,既包括原籍广东,也包括虽非粤籍但在广东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本次入选人数,从赵佗到孙中山,最后确定为56人。
南粤先贤馆为何与五仙观为邻?
“2003年启动建馆的时候,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五仙观,一个是在越秀山上。两个选址都在越秀区内。大家认为,先贤应该在城内而不应该在城外,应该在山下而不应该在山上。五仙观素有羊城祖庙之称,但那是传说故事。而56位先贤是真实的存在。先贤史绩与民间传说放在一起,在空间形态上相互贯通,在文化意念上圆融一统,韵脉相承。“在开馆仪式上,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向来宾们用讲故事的方法,回忆了南粤先贤馆的选址由来。
而说起南粤先贤馆的建设之事,满头白发的张汉青提及了另一件事。
2007年,当时在五仙观广场的东北角,建了一个300多平方米共两层楼的小馆,56位先贤的资料全部放在那里。10月30日,时任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来考察南粤先贤馆工地,“看后他笑着说,56位先贤挤在300来平方的地方,平均占地还不够6平方米,连广州市市民人均住房面积都达不到。于是,根据朱小丹同志的指示精神,市、区两级政府决定在五仙观东、西两侧的地块,建设五仙观三期和南粤先贤馆工程。南粤先贤馆实现了一次‘扩容’。”
面对南粤先贤馆的落成,张汉青由衷地感慨:“我愈发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1985年至今的这个历史时段,正是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有改革开放才有物质的保证和经费的投入,才有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催生了南粤先贤馆这项文化工程,哺育了这朵精神文化之花。作为这个项目的建议者,一个八十六岁的老人,深深感谢各位专家学者,感谢省、市媒体和文化界的付出和辛苦。没有广州人民久久为功终成其事的力量,就没有这个先贤馆的落成问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羊城派
责编|郑宗敏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未安装羊城派App?
遇到无法打开网页吗?
请点击下面按钮
未安装羊城派App?
请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
最新评论